(1639~1675)明末黄檗宗僧。泉州府(福建晋江)人。字西意。曾于泉州开元寺参学。清康熙十二年(1673),渡海至日本,于长崎之分紫山福济寺挂搭。日本延宝三年示寂,世寿三十七。[黄檗东渡僧宝传卷下] p316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譬喻)认自家之妄想,为真正之悟见,以是譬之。楞严经一曰: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圆觉...(术语)三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善不善得】 p1140 俱舍论四卷十八页云:如无记法、得有别异;善不善得、亦有异耶?亦有。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六恒住法】 p0304 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有六种最极清净,转自所依,第一究竟无间无缺无有染污恒平等住。谓若行...(692~771)唐代僧。山阴人,俗姓张。景龙年间出家,精通内外之学。初从昙胜学行事钞,后游长安,师事相部宗太亮,...(杂语)谓系属于一定寺院而投信施之俗家也。檀为檀那或檀越之略,施与之义。...十恶中属于心意的三恶,即贪欲、嗔恚、愚痴。...(术语)梵语波罗Pāra,译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业烦恼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有虚诳语者】 p0550 法蕴足论一卷十四页云:何等名为有虚诳语者?谓于虚诳语,不深厌患,不远不离,安住成就...(杂名)如来说法华之岁也。法华玄义五曰:传云:佛年七十二岁,说法华经。...释迦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教法。...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佛求往生,认为这很消极,殊不知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具有着普...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净土法门的修学没有次第吗? 宏海法师答...
在非洲一片茂密的丛林里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丛林里踉踉跄跄地往前走。 这四...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什么叫无上菩提心?你能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但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们自心,真如...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明智慧之人所祈求的结果。我们所要改造的命运,不单是要改变...
宗谧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宗睿 | 下篇:宗赜慈觉 |
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各律典所载戒条数目不一,如四分律中列有三四八戒、十诵比丘尼戒本凡三五○戒,其他律典亦无超...
认贼为子
青衣派
善不善得
六恒住法
昙一
檀家
意三
彼岸
有虚诳语者
七十二岁
一代教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大安法师: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