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用语。因明论式中,区分“自相”与“差别”的三种标准之一。言,言陈之意;许,意许之意。凡言语所陈与意中所许两相一致者,称为言陈;言语所陈与意中所许不完全一致者,称为意许。言陈乃言中之意义,意许乃言外之意义。言陈表里如一,故称为自相;意许表里不同,故称为差别。(参阅“体”6928) p300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唐光明寺善导,称光明寺和尚。闻河西道绰讲净土之观经,发心于念佛一门,悃笃精苦,头燃如拂。续至京师,激...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为最尊第一,为赞叹其光明之智体及德用,分立十二种称号。即称:无量光佛、无边光...梵名 Tri-dharmika-?āstra。凡三卷。东晋僧伽提婆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又作三法度经论。本书系依四阿含经...(杂语)于石窟修观法。即坐禅也。...【外道不断我语取】 p0493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二十二页云:何缘外道但有施设断知三取,非我语取?此问外道亦能少分...(术语)十仙之一。以药饵得长寿,行动地上未得飞行者。楞严经八曰: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识支】 十二因缘的第三支。识指五蕴中的识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身(后来的大乘佛教,指的是第八阿赖...【计我与蕴非卽非离】 p0867 成唯识论一卷三页云:后俱非我、理亦不然。许依蕴立,非卽离蕴。应如瓶等、非实我...佛教诸宗派,如唯识、华严等宗,认为宇宙系由心所变现,若离心则一切万法亦不复存在,故有所谓“三界唯一心,心外无...【七灭诤事】 p0059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二页云:有诸同梵行者,举余同梵行者所犯众罪,卽于现前,四目相对,而以...梵语 upakle?ā,巴利语 upakkilesa。指随根本烦恼而起之烦恼。与“根本烦恼”相对称。又作随惑、枝末惑。据俱舍论...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首偈子如何解释?其主要意涵为何?出处为何?谢谢法师,...
在《孔子家语》上也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鲁国的国君向孔子请教,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没...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时候,总希望天天都不要离开老法师,尤其看到她年龄那么大了,...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与阿难尊者在前往舍卫城托钵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一对老夫妻,在...
各位同修,请跟我一起合掌,跟着我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乘妙法莲...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慈愍,爱语谦下。若怀嫉妒,心存胜负,获大重罪。慈心说法,...
言许对
【佛光大辞典】
上篇:言教 | 下篇:言陈 |
三无性者: 一、相无性 一切众生以妄心向因缘生之事物,计度有我有法之我法相,名为遍计所执性。此遍计所执性...
善导
十二光佛
三法度论
窟观
外道不断我语取
地行仙
识支
计我与蕴非卽非离
观念论
七灭诤事
随烦恼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粪窟夫妻

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