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烦恼与爱烦恼之并称。又作见着二法。见烦恼,指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爱烦恼,指贪欲、瞋恚等一切迷事之惑。盖见乃分别之烦恼障,凡以慧之作用推度境者均称为见,如染污诸见、世间正见、有学正见、无学正见,其中,染污诸见为见烦恼所摄。又爱乃俱生之烦恼障,凡贪染之心均称为爱,迷事之惑中,以爱着为一切苦之本,故以爱总该其余。[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卷七、卷二十一、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四教义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九末、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 p300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因陀罗】 此云帝。正翻天主,以帝代之。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1、指小乘五部,即昙无得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粗富罗部。 2、指金刚界五部,即莲华部、金刚部...【惛沉睡眼四句分别】 p1011 发智论二卷九页云:诸心有惛沉,彼心睡眠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心有惛沉,非睡眠相...(术语)婆罗门为四姓之上首,译为净行种。舍世染而专修净行之种族也。佛非婆罗门种。而为大净行者,亦称为大婆罗门...(术语)心识之思念也。无量寿经上曰:众生心念。法华经普门品曰:心念不空过。...【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p0246 佛地经论一卷十七页云:如是净土住处圆满。有何道路,于中往来?大念慧行以为游路。谓...指开端发起之众。听法四众之一。即能鉴知时机,发起集会,发起瑞相,发起问答等之众,称为发起众。如法华经之会座,...亦名:道起少欲 子题:田有三种、敬田、恩田、悲田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福出净田,道起少欲。”资持记释云:“福...分别判断释迦佛一代的教义,如天台的五时八教,法相的三时教是。...梵语 upāya-pāramitā。为十波罗蜜之第七。音译沤波耶波罗蜜。又作方便善巧波罗蜜、方便胜智波罗蜜。可分回向方便...(术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令极乐往生人得智辩无穷之德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五十人。当时,城中有一位大富长者的夫人产下一男儿,名为金财...不少孩子会被老师说成是笨小孩,家长为他们担心,他们自己也因此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其实,不要...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地震呀、冰雹呀,我们都要把它看...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 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人因怕死而祈求长生不老,怕容貌改变而浓妆艳抹,因厌弃年老而祈祷青春。永远不断的去追求不变的事物,有如走进无...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 碰钉子是很正常的,下次注意就好。已经碰到钉...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
见爱烦恼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见结 | 下篇:见道 |
【耳识自性】 p0634 瑜伽一卷七页云: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
因陀罗
五部
惛沉睡眼四句分别
大婆罗门
心念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发起众
福出净田道起少欲
教相
方便波罗蜜
智辩无穷愿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找对自己的位置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慧律心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