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誓扶习生。为天台宗显示三乘通教第十地中之第九地菩萨修相之语。通教菩萨为成佛之故,必利益三界之众生而修利他行,然既已于第七地断除见思二惑,故不再生于三界,是以必须立誓,凭其愿力扶持残余之习气,生于三界而救度众生,成就利他行,此即扶习润生。至于藏教之菩萨,虽已制伏见思二惑,犹未断之,故仍有生于三界之因;别、圆二教之菩萨,虽已断除见思二惑,但由于无明惑之力,仍须生于三界。故扶习润生,仅限于通教之菩萨。[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卷二十八、法华经玄义卷一、卷四下、维摩经玄疏卷三、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六、四念处卷二、四教义卷九、天台八教大意、天台四教仪] p294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胜解行菩萨】 p1105 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胜解行菩萨者: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由其安住菩萨种姓...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载,毗卢遮那如来示现法界无尽身云,周遍微尘刹海,于下列十处常说华严大经,令众生皆归性海...(人名)鹤勒那之略。西天第二十三祖之名。...佛有十种尊号,即 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 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 四、...(术语)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谛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名数)四解脱经之说。涂者,途之义。一、火途,地狱趣猛火所烧之处。二、血途,畜生趣互相食之处。三、刀途,饿鬼...【宿住随念智有三种】 p1024 大毗婆沙论一百卷十页云:问:若尔;外道及诸声闻,亦有比智;与佛何异,而舍利子以此...(1640~?)明末清初临济宗僧。贵州思南印江人,俗姓杨。字不厌。三十一岁参礼敏树如相,得度受具足戒,一年后敏树...(人名)其先康居人,世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贾移交趾。僧会少丧二亲,入道励行,深达三藏。时吴初染佛法。以大化未全...(519~586)隋代僧。雍州(陕西长安)人,俗姓王。少依颍律师出家。文帝敕住京师大兴善寺,与文帝为布衣之交。帝尝...(衣服)比丘所著之三种袈裟,皆为方形,谓之方袍。...(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为主课,非常有信心,而且坚持不断。当他诵过十万遍时,有一...
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第二个七的第二天了。光阴无情,我们功夫应当稍有进步了,心底上也应有所变化,有点进步,还要...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个是浊世成佛难,一个是为众生说此不假...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于一旁, 由于身材过于肥胖,短短的路程就满身大汗且气喘如牛...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书》,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
扶习润生
【佛光大辞典】
上篇:扶起 | 下篇:扶惑润生 |
【如理作意相应寻伺八事】 p0583 瑜伽五卷十五页云:如理作意相应寻伺事者:谓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作用事,二...
胜解行菩萨
说遍十处
鹤勒
十号
俗智
三涂
宿住随念智有三种
道乐
康僧会
灵藏
方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古大德持诵《阿弥陀经》的感应

为什么今天开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开悟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波斯匿王减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