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自证三昧。为诸佛自悟而自受用法乐之境界。系法身之境界,非他人能知。此亦即佛祖正传殊妙真髓之坐禅所能及之境界。 p252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分析诸事物而观空性之智,称为析智。为小乘之智。法华玄义卷三上(大三三·七一○下):“三藏具有三人,而皆以析智...谓有四法令修菩萨行者能广集一切善根。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卷一载:(一)乐住林间,谓行者当远离尘嚣,而住于山林空闲...【心俱生法】 p0351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心俱生法云何?谓心俱生十一处少分,除意处。...(杂名)译曰大灾风。见慧琳音义六十九。...(行事)曹洞宗由四月十六日,或十月十六日五日间所修之法问论议也。...即指马祖道一之法嗣庐山归宗寺智常禅师。其眼生而重瞳,遂以药手按摩,致眼角成为赤色,故世号之“赤眼归宗”。[景...【所引支】 p0737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二、所引支。谓本识内亲生当来异熟果摄识等五种。是前二支所引发故。此...(术语)小乘之涅槃也。维摩经问疾品曰:虽观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证之位也。同慧远疏曰:声闻见证无...又作一法印。实相,指诸法实相之义理。此种实相为佛佛相递持的真理之印,故称实相印。一切小乘经以无常、无我、涅槃...为行脚时装纳三衣之袋子。即僧尼行乞或行脚时,垂挂于颈前,装置随身物品之袋囊。又称三衣袋、衣袋、衣囊、盛衣袋、...凡二十卷(或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著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荤味道很好,也不真是肉,为什么要拒绝呢?今天我们从常见的五...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食上研究,证实肉食对人体健康确是害多利少,而五谷、杂粮、蔬...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佛陀弟子及天人等,悉知此二大士相见...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就像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阿弥陀经》要...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
自受用三昧
【佛光大辞典】
上篇:自受用 | 下篇:自受用土 |
【性决定】 种子六义的第四义。此明种子随它本身能熏的善恶无记之性,生起现行时,也决定其现时的善、恶、无记之性...
析智
四法集善根
心俱生法
畔喋婆
五则法门
赤眼归宗
所引支
正位
实相印
打包
法华玄义释签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出家人的三衣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香积法味供养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大安法师: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