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以耳语传授戒法。为密教修法之一。又作三诵三昧耶。即于行灌顶时,先引导受戒者入道场内,以净布覆其面,再于其耳以微声告知三昧耶戒偈,勿令其余未入坛者闻声。[大日经卷三转字轮品、大日经疏卷八] p25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所薰之对。谓能使薰习者。例如第八识薰习种子之七转识,谓为能薰。...(名数)对法论说法处之中有五种之色法者。...五种退没之相。指天人退没于下界时所现之五衰相。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九载,五衰相即:(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梵语 eka-jāti-pratibaddha。原为“最后之轮回者”之义。谓经过此生,来生定可在世间成佛。略称补处。即指菩萨之最...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与欲,若口噤,若非法羯磨,若为僧、塔、寺、和尚、阇梨、同学作损减,不与欲而...亦名:白毛三衣戒制意 子题:小小白尨、尨、尨毛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三,白毛作三衣戒。制意同前[...相对于外形,故称内心。正法念处经卷二(大一七·七下):“内心思惟,随顺正法。” p1233...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僧作羯磨;明相未出,若手捉衣,若舍衣,若至掷石所及处;若夺想;若水陆道断急难...凡八卷。黄檗宗性幽编集,隐元重修。于清世祖顺治八年(1653)刊行。乃记述福建省黄檗山万福禅寺之起源及沿革。内容...(人名)禅林或安普庵像于佛殿背后,普庵为临济十二世之孙,牧庵忠禅师之法嗣,名印肃,号普庵,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公案)五灯会元世尊章: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于佛,欲再转法轮,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尝说一字,汝请吾再...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临命终时,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或八十岁,总是活这一生最老又最累那天,所以只能...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飒哆喃 nā m s duō nn 三藐三菩陀 sā...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要从小事做...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戒就是有这个体,有受体,受体它有力量。 你比如说在净人或者...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一个,你今生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的心作不了主。别人要怎么样,别人舌头...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学佛的组织,叫居士林。这两种...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那么偶然那么仓促,让你来不及准备。然...
耳语戒
【佛光大辞典】
上篇:耳根 | 下篇:耳珰 |
(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能薰
五种色法
五没
一生补处
不与欲戒开缘
白毛卧具戒制意
内心
离衣宿戒开缘
黄檗山志
普庵
世尊未说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无论如何也要选「往生净土」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佛是教育家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推荐】「心有千千结」是启动不了佛号的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