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台宗所立四门之一。即观诸法为有,以作为入道之法门。亦即观因缘生灭诸法为有,破除十六知见等,并发起真无漏智,以了见“偏真之理”。于天台四教中之三藏教,如毗昙、俱舍等宗多侧重有门。此外,法相宗之教义亦有此法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四教义卷三、卷四、法华经玄义卷八下、卷九上](参阅“四门”1723) p243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禅宗六祖慧能咐嘱弟子之三十六种相对性概念。又作三科三十六对法门。(一)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自性常住为因不应道理】 p0603 显扬十四卷十九页云:复次执有自性常住为因,不应道理。何以故?颂曰:自性变...(一)利益、增进、好处之意。(参阅“利益”2809) (二)悉昙字 (i)。又作缢、伊、壹。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p1196 显扬十九卷三页云: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一、缘有事境,二、缘无事境,三、缘自相...(术语)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贪瞋等烦恼之总名也。大乘义章五本曰:能惑所缘,故称为惑。探玄...忧悲苦聚,是为三世。合明十二因缘,是十二因缘,有三种道。 一、烦恼道 二、业道 三、苦道 是三...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不犯者,若道行渡水;沉水取沙石诸物;若学知浮法而[浮],掉臂画水,濽者。不犯。”资...【极微】 p1196 瑜伽三卷一页云:复次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若从自种生时;唯聚集生。或细,或中,或大。又非极微...掉举者,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随念净相者,谓追忆往昔随顺贪欲戏笑等故心不寂静。...(术语)思想念虑。观无量寿经曰:当起想念,正坐西面,谛观于日。无量寿经下曰:想念贪计。...(1442~1527)为明清时代民间宗教无为教之开祖,其后我国东南一带之斋教龙华派亦推之为开祖。山东即墨牢山(崂山)...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刚度化了五比丘不久。当时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名叫夜输的贵族子弟,颜貌端正...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士怎样做才是净念相继呢?比如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念两三个...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是,注意啊!法华经说一个人改变...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萨,像这种情形的时候,你的心态不是要炫耀,...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真的是因为人有情绪,所以才被称为有情吗? 答:众生皆有...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来越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您一直强调信愿的重要性,说信心不足愿...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律的要求生活。今天很多人对戒律的认识不恰当,觉得条条款款...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三年矣,莲友逝者计有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有往生、有不往生者,...
有门
【佛光大辞典】
上篇:有空 | 下篇:有待 |
(杂语)法华经说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而有宝所。化城喻品曰: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
三十六对
自性常住为因不应道理
益
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惑
明十二因缘之三道
水中戏戒开缘
极微
掉举
想念
罗悟空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