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守囊。为一小袋子,专作收纳佛菩萨、诸天等之尊像、种子曼荼罗、护符、小型经卷等。由金襕、缎子、绫等制成;系挂于颈间或腰部,可免难得福。 p23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662~1695)清初临济宗僧。陕西陵零人,俗姓张。号天翼。幼时由父母送往灵山寺净月门下剃发,九岁即受学楞严经,...位于江西星子县西八点六公里处之庐山南麓。系南唐李中主所创。山后有龟背、鹤鸣、双剑、香炉、黄石岩等奇峰相连。其...【摩诃僧祗】 此云大众。大集云:广博遍览五部经书,是故名为摩诃僧祗。此有律本。首疏云:总别六部,僧祗是总...讲说道理之意。又作谈议、法问、文谈。即谈论佛法,说明经疏之义理。新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大一○·二八一下)...【身识所依】 p0677 瑜伽一卷八页云: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与方便善及修得善同义。...指显教与密教。又称显密、显露秘密、显示秘密。自言语文字上明显说出教法者,称为显教;若秘密说,不可由表面得知者...亦名:盗僧物结罪最重 子题:盗通三宝僧物最重、施僧得大果报、五逆四重佛亦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三藏法师还债事...【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p1210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善是净故;非此识俱。颂别说此有覆摄故。...(术语)对于显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诸诠表义理,故名为名言。...梵语 manda。意译为坚固、不动、无等比、遍周法界。为金刚座、菩提座之异称。大日经疏卷十二(大三九·七○九下):...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若我们自称佛子,听了佛法,却不守戒,你学佛,但却把它变作了一门学问,这是如王阳明说的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这些...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悟性很高,他看什么书一看就懂,而且福报也很大,生活上的受用...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到依然得死。只有出离世间的圣人,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但是佛...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正念!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诸位你相信你临终的时候是身...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
(第一讲) 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大家请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的正报的身心世界,它的一个生起跟相续的因缘。这个地方有五...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没有受过出家戒,不能...
守袋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守培 | 下篇:守塔比丘 |
(界名)都史多天之宫殿也,弥勒菩萨所居。...
巨翔
开先寺
摩诃僧祗
谈义
身识所依
加行善
显密二教
大盗戒盗僧物结罪最重
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表义名言
满荼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别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培养临终的第二念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宏海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