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星子县西八点六公里处之庐山南麓。系南唐李中主所创。山后有龟背、鹤鸣、双剑、香炉、黄石岩等奇峰相连。其间,北有马尾水,南有瀑布泉,为庐山诸寺中最幽邃之地。宋代时,云门之门下清耀曾住此,同门智寂之弟子照继之。太平兴国二年(977),诏改名为开先华藏寺。仁宗时,善暹开法席,其门特显。门人佛印了元承其席,后智珣、行英等云门诸德相继住之。明代天顺初年恢复旧名。康熙四十六年(1707),赐“秀峰寺”匾额。其侧崖有黄山谷之七佛偈、王阳明纪功之碑石。西侧溪畔有五重之小石塔,门外有阴刻之观音像巨碑,像之相好颇能现示宋代风格。[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九、五灯会元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第八六七、第八七○、支那佛教史迹评解卷二] p530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无明业】 p1046 瑜伽六十卷十六页云:问:何等为无明业?答:于不现见义,而生迷惑;是无明业。如是于现见义,劣...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成唯识论》,一名《净唯识论》,十卷,护法等造,唐玄奘于显庆四年(659)纂译,窥基笔受。这是一部解释《唯识三十...九种的无学位。 1、中阿含经所说的九无学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即降伏恶魔之印相。结此印时,右手垂于膝上,左手捉袈裟之衣角。另据密教欢喜母爱子成就法所载,其印相异于上举,系...色界诸天人以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得色界四大种所造净色之耳根,称为天耳。能闻人声、非人声,及远近、粗细等一切音声...(术语)法界绝虚妄,故云真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般若证真法界。...【果已成满受】 p0811 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果已成满受者:谓现在受。...(术语)三无漏根之一。廿二根之一。谓已知了四谛道理之修道位所发之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术语)入于禅定也。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曰入定。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一)即禅院、禅寺。又称丛林。为禅法之修行道场;即诸方学徒、同道参集,互相激励学道之处。譬喻修行者众,多如林树...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八大人觉经...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很好,如果我们再给他一点小的帮助,那么他会做得更好、更完美...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意思是和别人结缘,不论是自己的财产、时间、智慧、技能,甚至...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有时会误了大事。佛教是理性的宗教,...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要如何统...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某日,佛陀带领阿难尊者及众比丘入王舍城托钵乞食,在小巷中看到二个小孩正蹲在地上玩沙,其中一位名德胜,另一位名...
开先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开示悟入 | 下篇:开伯尔隘口 |
指华严经。顿,顿教;大,大乘教。以华严宗之观点而言,华严经乃佛于成道之初,对于顿入之菩萨所说之大乘教,故称顿...
无明业
观所缘缘论
成唯识论
九无学
降魔印
天耳
真法界
果已成满受
已知根
入定
禅林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圣严法师《增上缘》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运用佛法来布施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