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乞底,梵名 ?akti,意译槊(短枪)。又称如来槊、如来槊菩萨。此菩萨主如来保护众生之方便之德。为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之菩萨。形像为身呈肉色,右手向外执枪,左拳叉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种子为 (?a)。三昧耶形为鉾钺。密号众行金刚。关于此菩萨之形像,尚有诸多异说。[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大日经疏卷五、卷六、秘藏记] p236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子题:三羯磨摄一切羯磨、单白羯磨三十九法、白二羯磨五十七法、白四羯磨三十八法 随机羯磨·集法缘成篇:“僧法羯...(术语)十恶之一。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断淫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严载宝莲...禅宗公案名。又作翠岩眉毛。五代之翠岩(岩)禅师于夏安居之最末一天,以一夏以来为同门说法,或许已触犯佛法,而问...菩萨五种行法之一。谓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平等心,拔众生烦恼,治众生罪业之大行。病者喻众生之罪业。罪业是...(譬喻)识之不实,譬如幻化。性灵集八曰:识幻构三有狱。止观一曰:行城识幻。...何等为七?谓初正见。乃至正念。以圣正定。由七道支。引导修治。方得成满。故说名圣正定资具。...(人名)姓傅,名翕,字玄风。南齐建武四年生,陈宣帝大建元年卒。为有发之道士。取于姓曰傅大士,又取于地曰东阳大...【引余证言】 p0377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引余证言者:谓引余经,成立所说。...北朝游方僧。生卒年不详。陇西(甘肃陇西西北)人。少住于高昌,与同道二十九人赴印礼拜忧长国东北之牛头栴檀弥勒像...(术语)虚妄不实之业因也。圆觉经曰:有妄业故有流转。...(一)即论义。指藉往复问答以阐明法门之义理。(参阅“论义”6171) (二)梵名 Upade?a。论议经之略称。为十二部经之...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原文: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近来甘肃一弟子,名郑哲侯,年六十四岁。六十以前,见佛将若浼焉,而远避之不暇。 六十...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经说,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在他家族中,在他的命运中,会得...
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世音...(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你们发心回山求受三皈五戒;皈戒的目的是要在世间上做一...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 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余万善福业皆属助行。所以,念佛法门是净...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
如来铄乞底
【佛光大辞典】
上篇:如来辩说菩萨 | 下篇:如来罥索菩萨 |
全一卷。清代彭际清述。收于卍续藏第三十三册。本书可视作观无量寿经之概论,内分四科:(一)题名,(二)叙分、(三)正...
僧法羯磨一百三十四
淫
翠岩夏末示众
病行
识幻
圣正定资具
傅大士
引余证言
法盛
妄业
论议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放下即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