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师迦,梵名 Isika。意译仙人山。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二、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二十五等,均载有仙人在此山修道之事。此山即指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所载,瞿低迦(梵 Godhika)因恐退转而自杀之王舍城仙人山。此外,因伊师迦山高耸坚固,故常被用以比喻我慢或常见如山之坚固难除。[瑜伽师地论卷六、卷三十四、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卷九、玄应音义卷二十三] p215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教不出于诫劝二门。诸恶莫作,诫门也。诸善奉行,劝门也。中论疏一曰:佛有诫劝二门,诸恶莫作名为诫门,...凡二卷。南朝梁代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内容包含:校量功德品、如来界品、菩提品、如来功德...(物名)又曰缘簿。记纳于神佛之金财之簿册也。...【杂修静虑】 p1412 俱舍论二十四卷七页颂云:先杂修第四,或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论曰。诸欲杂修四...以赡部捺陀金所造之佛像。又作赡部光像。据有部尼陀那卷五载,释尊未与众相处时,众无威肃,故给孤独长者请愿作像,...【有为增上法】 p0549 品类足论六卷八页云:有为增上法云何?谓有为法。...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振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术语)众生之根性心识也。归敬仪中曰:群生性识深浅利钝。...(名数)一、因缘变,谓心心所变现相分,不借能缘之分别力,由自己种子之因缘而生,有心色之实体实用者,即三类境中...“七不善律仪”之对称。略称七律仪。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七种戒律。前三律...(术语)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余,是云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是云微。离者涅槃也,微者般若也,宝藏论离...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饶过谁?钓鱼、捉鱼、贩鱼的可怕果报!奉劝有缘阅读此文的朋友不要钓鱼、捉鱼、贩鱼了! ...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续力 这个持名叫做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人在旅途,往往要考虑:今夜宿何处? 大多数人会把驻足点设想在尚未到达的前方某一处,而极少能于当下止步,安心即...海伦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可是她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她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抉择与准备,而不是马上...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
【原文】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下到佛陀的住处,祈请佛及憎众,接受他洗浴的供养,佛陀默然...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
伊师迦山
【佛光大辞典】
上篇:伊帝曰多伽 | 下篇:伊师迦草 |
指烦恼断尽之阿罗汉。又称漏尽阿罗汉。乃阿罗汉之异称。漏,烦恼之异称。阿罗汉断尽烦恼,于一切法无著无执,永入涅...
诫劝
无上依经
奉加帐
杂修静虑
赡部影像
有为增上法
锡杖
性识
二变
七善律仪
离微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钓鱼捉鱼的恶报事例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人生旅途的每一处驿站
有梦想就要立即行动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