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教不出于诫劝二门。诸恶莫作,诫门也。诸善奉行,劝门也。中论疏一曰:“佛有诫劝二门,诸恶莫作名为诫门,诸善奉行名为劝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不还】 p0259 集异门论十四卷五页云:五不还者:云何为五?一者、中般涅槃补特伽罗。二者、生般涅槃补特伽罗。...【立如是论】 p0531 瑜伽八卷十四页云:立如是论者:此显授他当所说义。...(名数)有三说:(一)成实论之说。于见道前立二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是钝利之二根也。大果经中,见道前分为二...谓顺苦触所起身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名苦界。...亦名:不非时食戒制意、过午不食戒制意、不过中食戒制意 子题:日中三世诸佛食、时有二种、迦罗、实时、三摩耶、假...【相续相】 p0835 杂集论六卷四页云:相续相者:谓无始时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由无始生死,展转相乘。轮回不绝...(杂名)佛之尊号。易行品曰:诸佛无量劫,赞扬其功德,犹尚不能尽,归命清净人。...亦名:发露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提舍那者,此云发露,谓此忏悔,是发露法故。”资持记释云:“提舍那者,亦即忏...指本愿之力用。略作愿力。又作宿愿力、大愿业力。即诸佛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以前之“因位”所起誓愿之力用,于果位而...梵名 Buddha-savgīti。凡二卷。略称要集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王舍城旁帝树石室中入定...(术语)关于食事戒法也。苏悉地经曰:一日一食,不得再食。不应断食,于食有疑不可食。是瑜伽行者之食戒也。...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是讲博爱,要不然就是讲慈悲。那么我们要从人的最底处的地方谈...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旭日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树给孤独园里的比丘们,早在太阳射出第一道霞光前,已经开始一天的精进修行。 佛陀经...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若知佛所为何事,则不耽著文言,若知我当为何事,则不贪...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土只讲大乘,而不讲四谛十二因缘呢?我...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远的贫穷,心若富有必将富有。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很多贪心的人...
诫劝
【佛学大辞典】
上篇:诫罚 | 下篇:语表业 |
(流派)梵名播输钵多Paśupati,唯识论所说五种外道之一。...
五不还
立如是论
十八有学
苦界
非时食戒制意
相续相
清净人
提舍那
本愿力
诸佛要集经
食戒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曾国藩的人生五箴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五百罗汉介绍
蜜蜂王的巧智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