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灭”之对称。即指作用之谢灭。俱舍论“三世实有”教义中,主张诸法灭时,其体非灭,体为常住恒有,所灭者仅其作用而已。(参阅“体灭”6931) p207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贪欲的心取著五尘的境界,为四取之一。...(佛名)Akṣobhya,如来名。具名阿閦鞞、阿閦婆。译曰无动,不动。无瞋恚。往昔于去此东方千佛刹,出现于阿比罗提...(杂语)懡欏为梵语,译曰惭愧。即一场之惭愧也。碧岩集第一则,达磨渡江至魏,有不免一场懡欏之语。此外禅宗语录多...【无色界无见道】 p1077 大毗婆沙论四卷七页云:何故无色界、无见道耶?答:如前所说无世第一法因,亦为此证。复有...(名数)药树王身如与如意珠王身也。佛为拔众生苦化现之身,谓之药树王身,为与众生以乐化现之身,谓之如意珠王身。...即心与佛相印证。释皎然诗有“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之句。 p1410...(Dahlke, Paul Wilhelm; 1865~1928)德国佛教学学者。曾于柏林大学学医。早年即对佛教发生兴趣,故与葛利姆(G. ...真言宗于欢喜地等十地有废立二门,即:(一)废门者,谓于三劫之外不立十地,以三劫断三妄执而究竟十地。此为秘藏记等...根据占察善恶业报经所行之忏法。隋朝曾一度禁行此法,续高僧传卷二(大五○·四三五下):“初开皇十三年,广州有僧...(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地名)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Anātapindika,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发上的土豆,因为电视观众就是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看着方盒...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也许是上天不...昨天有人问打游戏是否造业的问题,这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一切行为无不在造业,有的在造善业,当然有的是在恶业。玩游...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问: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 确实儒...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是密宗有次第,一步一步,而净土是顿超?一些喇嘛都预知自己...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解脱道。三法印,有三个法来决定...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
用灭
【佛光大辞典】
上篇:用大 | 下篇:用僧 |
梵名 Candragupta I。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笈多,梵名 Gupta,音译古普塔)之创始者,西元三二○至三三○年在位,...
欲取
阿閦
懡欏
无色界无见道
药珠二身
心证
达尔克
十地废立
塔忏法
总持门
祇树给孤独园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明一法师:打游戏是否造业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吗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趋向解脱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