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636)隋唐时代僧。本籍为弘农华阴,后迁居雍州新丰,俗姓杨。十五岁出家,从昙延受具足戒,复从洪遵学四分律,遂精通律部,持戒严谨。更就昙迁学一切经,且善能讲说。贞观初年,朝廷诏师为太子诸王授菩萨戒,并造普光寺以安之。尝以行慈、减杀、顺气、奉斋等四事诫太子,帝闻其说,特于贞观九年下诏,自三月至五月断屠,师上启更延,帝特听许延长至年底。贞观十年,示寂于延兴寺,世寿七十五。道俗哀悼,会葬者十万余众。著有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安养苍生论、三德论等各一卷。[续高僧传卷二十二、佛祖统纪卷三十九、释氏稽古略卷三] p203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各部之执见也,如小乘二十部之类。唯识枢要上本曰:佛涅槃后,因彼大天,部执竞兴。唯识了义灯一本曰:部是...【过患义】 p1222 瑜伽八十一卷十页云:过患义者:以要言之,于应毁厌义而起毁厌,或法、或补特伽罗。...(修法)金光明忏法之别名。因金光明忏法以吉祥天为道场之法门主故也。...【四道理】 p0419 瑜伽二十五卷九页云:何等为四?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云何...梵名 Dharma-ruci。意译法乐、法希。(一)西域僧。通晓律藏,后秦弘始七年(405)至长安。此前,有罽宾沙门弗若多罗...(动物)Hari,又作呵梨, 里。译曰狮子。孔雀王咒经上曰:诃利,梁云狮子。宝窟上本曰:外国云呵梨,此云狮子。...(术语)依有漏心变作之净土也。据群疑论一,谓阿弥陀佛之净土,虽由佛之无漏心变现而为无漏,然凡夫之心为有漏,故...【三业】 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三种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就称为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乃密教之观法。指因本尊佛之加持力,使如来与自己成为一体之境界;即如来身、口、意之作用(三密),入于自己身、口...谓过去、未来之法,非实有之体,唯现在之法,其体实有。系大乘唯识之主张。小乘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立“三世实...【彼因果修差别】 p0800 无性释一卷五页云:彼因果修差别者:谓卽唯识性之因果。数习此故;说名为修。分分不同...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像黄金。 他立即跳入水里要找那黄金,他把水中的泥土捧一捧的...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饮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毕,尊者在...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有五六天的禅修基础,心就慢慢开始回收,不会太散乱,应能比较...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
【经文】 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
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日精进持戒、诵经、打坐修习禅定;弟弟则勤于向施主们募化,并...
玄琬
【佛光大辞典】
上篇:玄策 | 下篇:玄会 |
【舍婆提】 西域记云:室罗筏悉底,旧讹云舍卫。此云闻物,宝物多出此城。亦翻丰德,一具财宝,二妙五欲,三饶...
部执
过患义
吉祥忏法
四道理
昙摩流支
诃利
有漏净土
三业
入我我入
过未无体
彼因果修差别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持地菩萨因地如何修福德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水中的金影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提不起就放下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阿弥陀佛的因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