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称四节。乃禅林年中之四种节会,即:(一)结夏,以四月十五日入夏安居之始,行升堂、茶汤人事等仪式。(二)解夏,安居之终,于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十五日行升堂、煎点等。(三)冬至,即冬至之日。(四)年朝,即于元旦修各种节会。其中结夏、解夏循佛制,冬至及年朝则顺我国风俗而行。[敕修百丈清规卷下节腊章] p165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见至胜解补特伽罗】 p0644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二页云:云何见至胜解补特伽罗?答:卽随信行补特伽罗,得道类智...六种与生俱来的惑,即:贪、嗔、慢、疑、无明、不正见。惑是烦恼的别名。...原始佛教特别强调自迷中解放(解脱)而进入永远之平安(涅槃),然并非特由一个救主救济,而系凭一己之修行自救。惟...谓应化垂迹。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自其本体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观音玄义卷上(大三四·八八○中):“上地为真...(人名)Yajadatta,又作延若达多,耶若达多。人名。译曰祠授。因祠天而授之义。俱舍光记三十曰:延若达多,此云祠...(355~434)东晋涅槃经学者。又称道生。钜鹿(河北平乡)人,俗姓魏。寓居彭城(江苏铜山)。后改姓竺。师幼即颖悟...罽饶夷,梵名 Kanyakubja。为中印度之古国。又作羯若鞠阇国、葛那及国。意译曲女城、妙童女城。即今印度西北殑伽河...又作信行地、信地。指与信相应,登初住菩萨之阶位。十地经论卷一(大二六·一二四下):“一切菩萨者,谓住信行地。...佛教中“心印”,原指佛心印,系语言文字所无法表达之佛陀自内证之心地。昔时,佛陀于灵山会上,手拈一花,于八万大...(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八识中之第八。述记三末曰:摄论第二卷初,亦名第八识。唯识了义灯四本曰:从末向本,数为...宋代僧。天台宗山外派第三世。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慈光晤恩之门人。曾与同门洪敏作难辞二十条,以阐扬其师之宗义。...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就成为佛教徒的标志。 不杀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
印祖一生非常强调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的时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报国寺请经书...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是上静下然尼师。她每天早晚焚香诵经礼佛,很有修行。 在顺治...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众生如此的广,没有因缘呢就是没办法见面。那我们今天能够有...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问: 弟子正在学医,在医院里难免会说谎,对病人及家属会隐瞒病情。医德的隐患更让人焦虑不安,很难做到不忘初心。...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周安士《欲海回狂》 晚年修习疑。...
四大节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大菩萨 | 下篇:四大声闻 |
(术语)回恶心而向善心披陈往日之非而悔过也。...
见至胜解补特伽罗
六种俱生惑
救济
应迹
演若达多
竺道生
罽饶夷国
信相应地
心心相印
第八识
源清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戒杀与吃素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老鼠也能往生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难生
佛教的五条基本戒律

要对病人隐瞒病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