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唯有一乘之佛慧;即佛宣说法华经之实智,此智亦为诸佛之实智。盖以此智能证平等之理性,故称平等;又以众生皆可齐得此智慧,故称平等。法华经见宝塔品(大九·三二中):“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法华经科注卷四(卍续四八·四五四下):“平等有二:一法平等,即大慧所观中道理也;二众生平等,谓一切众生皆用因理以至于果,同得佛慧也。” p191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菩萨)略称观音。法华经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按观世音像,世俗多...意为命天,即长命之天。此天为帝释天左右之侍卫。西域诸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此天之庙,以求长命百...指法相宗所立之四种涅槃。即:(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又称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清净涅槃、性净涅槃。谓一切法之实性即...(流派)又作鞞世,鞞世师,卫世。新云吠世史迦。胜论师之梵名也。...(杂名)玄应音义曰:此外道瓶,圆如瓠,无足,以三杖交之支举于瓶也。诸经中或言执三奇立距,或言三叉立距,皆是也...(一)又称下转门,与“流转”同义。指本觉为化他而向下;此系从果至因之义。又谓众生之真如净法无力,为杂染所薰,沉...【性境五不随】 玄奘三藏偈子︰‘性境不随心’,《宗镜录》六十八,谓有下列五种不随的情形,即:一、性不随:能缘...(一)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反之,从上至下、从本到末,称为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禅林用语。谓师家一喝时,则学人之所有分别意识皆停止,于三日间,两耳不能听闻一切音声。此乃百丈怀海在马祖道一门...亦名:尼师坛增量 子题:益缕际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云,更增者,二重三重,对头却刺;互减互过,皆波逸提。...【远近二种增上缘】 p125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一页云:此增上缘、复有二种:一、远,二、近。复言:世尊!此增上...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念,不许起。起,则立刻生惭愧忏悔之心...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不知你看过以下经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就去适应吧。如果做不到适应,那就只好回避吧...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受困。其实,用作茧自缚这个成...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这一条同样是告诉我们:面对环境、面对自己,不顺心、发怒的时候,要努力化解怒气,...我虽然对佛教充满了恭敬,但是,开始吃素的时候,却不是因为宗教,而是从医学的角度,和同学们讨论,最后决定吃素的...问: 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时候工作任务是并行处理的能力,综合性部门更是如此,那么这种...
平等大慧
【佛光大辞典】
上篇:平等大悲 | 下篇:平等心 |
亦名:淫戒结犯不待出精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死尸半坏,多分坏,及骨间行不净,偷兰。此淫戒结犯,不待出...
观世音
耆婆天
四种涅槃
毗世
入支
下转
性境五不随
向上
一喝万机罢三朝两耳聋
坐具增量
远近二种增上缘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人生的四法则

诵普贤行愿就能不堕地狱,那因果怎么体现呢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