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Nyāya-sūtra。又称正理经。为印度六派哲学尼夜耶(梵 Nyāyika)学派之圣典。相传为乔答摩(梵 Gautama)所著,而于三至四世纪间被整理完成,计五篇五二八偈八三八五语,将正理学说归纳为十六谛八十四主题,主张依十六谛之真实知识即可获得解脱。内容包括:(一)十六谛之概论。(二)讨论现量、比量、声量、譬喻量及无体量之议论。(三)有关量、所量之知识论。(四)实践哲学之范畴与世界观。(五)阐释有关论理学之谬误。本书并指出:(一)言语与其所表达意义之间,仅系一种权宜关系。(二)知识与观念全由经验而来。(三)“声”是无常。(四)吠陀虽具权威,然却非绝对者。本书之注释书有婆错耶那(梵 Vātsyāyana)之尼夜耶注(梵 Nyāya bhāsya)、忧底有达迦罗(梵 Uddyotakara)之尼夜耶评释(梵 Nyāya Vārttika),及婆遮斯泊底弥须罗(梵 Vācaspati-mi?ra)、优填延那(梵 Udayana)等所作之注释。[Vidyabhūsana: A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1921、印度哲学研究(宇井伯寿)] p188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 p1210 瑜伽五十一卷七页云: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术语)为恶事之人。无量寿经下曰:恶人行恶,从苦入苦。...(名数)四种之苏陀Śuta味也。法华玄赞六曰:若天得胜,便入非天(阿修罗)宫中,为夺其女,起此违论。若非天得胜...梵语 caitta, caitasika,巴利语 cetasika。又作心数、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数法。从属于心王。乃五位之一。与心相...梵语 nikāya-sabhāga。略称同分(梵 sabhāga)。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唯识、俱舍宗以其为心不相应行...(术语)转法轮请佛住世等也。而密教之劝请有二种:一,法会之初,劝请梵天夜叉等,以拂魔障者。二,正劝请所祈祷之...【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p0464 成唯识论七卷二页云:四中寻伺,定不相应。体类是同,麁细异故。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立三...(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向妙吉祥菩萨说西方无量寿之陀罗尼,能增寿命,得大利益。...【心相应行】 心所有法的异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分为六位,它与心王相应俱起,从属于心,故曰心相应行。称为行者...【得依处及得方便】 p0996 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趣向谛智乐正觉者、应当了知依四圣谛增上缘力,得所依处、得...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俗姓、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此庵守净(或谓此庵景元)之法嗣。先后住持福州(福建)之支提、福...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以前对于我家来说,过年并不是可喜的事,登门要债的人,往往有好几个,而且连接来上好几天,一直要到年三十的夜晚才...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忌妒,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进步的不服气、不友好,有时甚...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论什么种族,什么阶级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类的根性不一,佛陀为要适应各种...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时,统治者文茶王钟爱的皇后不幸逝世,侍臣立即禀报:大王!皇...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门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能了生死。而在这么多的...江西德兴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为一个很偶然的细节,被皇帝纳入法眼,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来在明朝初...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其实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这么的重大,反倒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学这...
尼夜耶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尼戒 | 下篇:尼夜耶学派 |
【摩尼】 或云踰摩。应法师云:正云末尼,即珠之总名也。此云离垢,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或加梵字,显其净...
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
恶人
四种甘露
心所
众同分
劝请
四不定相应不相应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心相应行
得依处及得方便
别峰云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圣严法师《新年的新衣》

扑灭心头燃烧的嫉妒火
修福与修慧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决定命运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