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宗十二派之一。为时宗第二祖他阿之弟子真观净阿所创立。以京都四条金莲寺为本山,故称四条派。教旨同于游行派,唯传承相异。然今仅存派名而已。[净土传灯总系谱卷下] p176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能取义】 p0892 瑜伽七十七卷八页云: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 二解 显扬五卷二页云...(名数)智度论二十六明佛十八不共法中说六无减:一欲无减,欲度脱众生之欲心所也。二精进无减,为度众生勤而不倦之...(杂语)师居北位度弟子,弟子而北作礼,即师弟之礼,谓为北度。智者别传上曰:导以律仪,摄以北度。...【摄受徒众而不教授教诫等戒】 p1460 瑜伽四十卷十七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摄受徒众,怀嫌恨心,而不...谓佛成道之初,仅具三宝中之佛、法二宝时,所行归依佛、归依法二归之戒行。[释氏要览卷上](参阅“三归依”688)...半遮罗,梵名 Pācāla。又称般遮罗大将、密严大将、教令使、般遮罗旃陀(梵 Pācāla-canda,意译为五可畏)、般遮...(术语)许多之众生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无量寿经上曰: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法华经方便品曰:...一、布施方便,即无悭吝,喜舍一切,不求回报; 二、持戒方便,即行持戒律,清净自守; 三、忍辱方便,即不...(名数)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为理土,而...【十力次第】 p0113 瑜伽五十卷五页云:云何如来十力次第?谓诸如来,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初证得时,卽便顿得一切十...梵语 pati。又作钵底、钵底、波底。即指丈夫、主、头主、王、支配者。据起世经卷十载,劫初之众生,以多食地味、地...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这个点示确实具有深切的因缘,内涵很深广。这个...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夏安居圆满了,洞山禅师对大众说...《阿难七梦经》载,阿难在舍卫国做七梦,来问佛,佛一一回答,谓皆预兆未来佛法之事:1、梦陂池火焰,表未来比丘恶...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球想。 ②脸部...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己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自己...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
四条派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弃 | 下篇:四欲 |
即偏僻固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之意。梁高僧传卷三(大五○·三四二上):“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
能取义
六无减
北度
摄受徒众而不教授教诫等戒
二归戒
半遮罗大将
群生
十种方便
三种佛土
十力次第
波帝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万里无寸草处去
阿难的七个梦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