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catvāri pra?na-vyākaranāni,巴利语 cattāri pañha-vyākaranāni。谓解答诸质问时,依问题之性质而将回答方式分为四种。又作四记、四答、四种答、四种问答、四种记论、四记论、四种记答。据长阿含卷八众集经、顺正理论卷四十九、大智度论卷二十六载,即:
(一)一向记(梵 ekāj?a-vyākarana,巴 ekajsa-vyākarana),又作直答、一定答、定答、决定答、决了答、必定论、一向论、一向记论、决定记论、应一向记。即对于所问,直接以肯定方式回答。
(二)分别记(梵 vibhajya-vyākarana,巴 vibhajja-vyākarana),又作解答、分别答、解义答、分别论、分别义答、分别记论、应分别记。即对于所问一一分析解剖后,始作肯定或否定之回答。
(三)反诘记(梵 pariprcchā-vyākarana,巴 patipuccā-vyākarana),又作诘答、诘论、反问记、反问答、反问论、反质答、返问记、随问答、诘问论、诘问记论、应反诘记。即不直接作答,先反问对方,于反问中令其悟解,或以反问显明问意后,始给与回答。
(四)舍置记(梵 sthāpanīya-vyākarana,巴 thapanīya-vyākarana),又作置答、置论、止论、默置记、默然记、止记论、止住记论、应舍置记。即对于所问,若属于不应答、不值得答者,则舍置不答,或告知对方此为不应答者。
集异门足论卷八、俱舍论卷十九、大毗婆沙论卷十五等列举四记之例:(一)若问世尊是否为如来、应供、正等觉,所说法要是否为善说,一切有情是否皆当死等属一向记。(二)若问是否一切死者皆当生,或何者为法等属分别记。以有烦恼者得生,其余则否;次以法有过去、现在、未来、善、不善、无记等多种,须予以分别。(三)若问人为胜或劣,或请说法等属反诘记。首先反问居于何处之人,以对天而言人为劣者,对恶趣而言则为胜者;其次反问所问之法系诸法中之何种法。(四)若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或世界有边、无边等属舍置记。以有情非实法,故无一、异性;次以舍弃此类问题能引利义、能引善法等。相对于上述四种解答之方式,而将所问之问题分类为四种,依次为应一向记问、应分别记问、应反诘记问、应舍置记问四者,称为四记问。
此外,瑜伽论记卷五上举出二种四记,即:(一)人四记,即于法实相,解答质问者有关法身之真觉性、人果胜劣、有情、作者、受者等问题时,以四记回答者。(二)法四记,即于法实相,解答质问者之真如、有漏、五蕴等问题时,以四记回答者。同书并将舍置记分为有言说、无言说二种。前者乃以言说遮止质问者;后者则以默然而于理得胜。[中阿含卷二十九说处经、大集法门经卷上、入楞伽经卷四、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显扬圣教论卷十二、佛地经论卷六、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本、华严经疏演义钞卷二十一](参阅“十四无记”414) p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