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前常供养香、花、灯明等用具,若由二只花瓶与火舍(香炉)、烛台等四器而成,称为四具足。若系花瓶、烛台各一对,香炉一只,则称为五具足。于日本,四具足起源于平安朝,自密教坛上用为庄严物之四面器而来;五具足则起源于镰仓时代之禅林。 p17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欲恚害界】 p0986 瑜伽九十六卷八页云:复次不净、慈、悲、修所对治欲贪、恚、害、未永断故;诸依止中,彼品粗重...【灭】 p121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二页云:云何第一名灭行相?谓于永断烦恼灭中,正观行相。 二解 瑜伽四十六卷...(927~988)天台第十六祖(一说十五祖)。高丽国人,俗姓尹。字惟远。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譬喻)同髻珠。法华七喻之一。【又】(术语)佛之肉髻圆如珠之相也,祖庭事苑四曰:顶珠佛顶珠也,即世尊顶圆如珠...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术语)佛之内心,证悟真理之智慧也。十卷楞伽经九曰: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二教论上曰:此三密门者,所谓如来...(术语)谓尽理之说也。法鼓经曰:一切空经是有余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三论玄义曰:教称满字,理曰无余,信之则获...(名数)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众外道,计因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众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术语)因缘生之法,于相绩中前后异其相者。四相中之异相也。俱舍论四曰: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称作悟。佛教旨在引导众生转迷成悟,由凡夫至佛果。迷则轮回转生,悟则...【绮语有三种】 p1295 瑜伽六十卷九页云:复次若为戏乐而行绮语,或为显已是聪睿者而行绮语,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广义的生活健康,除了无病之外,还有正常、和谐的内涵。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应当远离杀、盗、邪淫、妄语、酗酒等不...
虚空藏菩萨又译虚空孕、虚空库、虚空光菩萨,密号库藏金刚,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虚空藏菩萨功德浩荡遍满虚空,...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纲,也可以说是宗旨...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静心的时候,心中十分敏锐,性灵独具,...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从、奴婢多到不可称计。一天,尊者为了度化弟弟,来到他家:弟...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用当中。中国古代有多少祖师,一个字不识都成了大祖师啊! 我...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
四具足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来 | 下篇:四卷经 |
【永灭】 p049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永灭?世尊告曰:毕竟断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
欲恚害界
灭
义通
顶珠
般舟三昧
内证智
无余说
十六外论
转变
迷悟
绮语有三种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以虚空做佛事的虚空藏菩萨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静心的修习
布施获福无量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