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我之关系中,认识者本身为主观,主观所认识者为客观。若认识者不受自身之个性或立场影响,来认知对象原有之面目,如此认识之真理即称客观之真理。承认此种客观之真理,称客观主义;反之,则称主观主义。佛教中,相当于主观之词为“能观”、“能缘”;相当于客观之词则为“所观”、“所缘”。依大乘起信论之意,主观,从显现之状态称为能见相(见相、转相),自认识作用面则称为转识;客观,从显现之状态称为境界相(境相、现相),自认识作用面则称为现识,系由迷惑所产生者。即于其根本有无明,故产生主观、客观之分别心与分别作用,进而对此迷妄境界,生起执着心(三细六粗之说)。因此“真实之存在”远离迷妄之主观与客观,此即意味“真实之存在”乃存在于主客观未分之处。现代之哲学界以“主体”取代“主观”一词。主体与主观之区别,在于“主观”仅意味一种认识论上之用语;而“主体”则为含有行为与实践之实践论上之用语。(参阅“实在论”5785、“实证主义”5792、“观念论”6960) p15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称为九字之名号,表阿弥陀佛光德之名号也。总由无量寿经所说之十二光,别由难思,无称之二光,而立不可思议...(杂语)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佛(大通智胜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境事差别十相】 p1289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三页云:又由十相,应当了知境事差别。一者、已生诸行,系属命根住因差别...即天台宗所说之“圆教之断惑”。于天台宗,既了达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之体无有差别,而远离与圆妙圆满、惑智一如...【摩诃菩提僧伽蓝】 p1336 西域记八卷二十八页云: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其先僧伽罗国王之所建也。庭宇六院...【自然外道】 古代印度的外道之一。此外道主张万物非依因缘而生,系由自然所生者,与无因外道相同。见《成唯识论述...(1609~1669)明代临济宗僧。茶陵(湖南)人,俗姓萧。号密岩。初从南岳玄印出家,后礼山茨通际为师,且嗣其法。一...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书名)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杂名)Cina-deva-gotra,译曰汉天种。见西域记十二。...【悟入四谛】 p0908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页云:如是勤修瑜伽行者、观心相续、展转别异、新新而生,或增或减,暂时...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后;广度有缘众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讲到佛陀度罗睺罗的因...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是。云何是地狱...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者,盖在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众生,而众生则以...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首先佛陀指示逼迫的相状,叫示相转...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但不管是哪一本书,都是对生命的塑造,所...
主观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主赞 | 下篇:乏道 |
(术语)六种阿罗汉之一。于自己所证之法,心生爱乐,而常护持者。不然,则有退失所得阿罗汉果之恐也。...
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十小劫
境事差别十相
圆断
摩诃菩提僧伽蓝
自然外道
达刚
续传灯录
涅槃论
支那提婆瞿怛罗
悟入四谛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一切唯心乎
往生既得不退转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摄诸根得离苦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