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僧。投庐山慧远门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与法净等共游西域求法,至于阗,得华严经梵本三万六千偈及四分律梵本,并会佛陀耶舍三藏。姚秦弘始十年(408),佛陀耶舍入长安,译出四分律,师与弟子慧辩均参与其事。所赍华严经,于义熙十四年(418),由佛陀跋陀罗于扬州道场寺译出,即今之旧译华严经六十卷。后不知所终。生卒年、籍贯等皆不详。[旧译华严经后序、四分律序、出三藏记集卷十四佛大跋陀传、开元释教录卷四] p141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法】 p0755 瑜伽三卷十六页云: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为法。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法者:略有...(经名)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毗舍离国之恶病。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术语)梵语曰迦他(迦为遏之误Artha之音译),见梵语杂名。事者对于理之称。显密异其义,显教以离因缘之无为法为...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过去而起之分别见解。即针对不死(一说为所事之天)之问题,自己并非如实...【有行之所拘执】 p0553 瑜伽十三卷四页云:云何犹为有行拘执?谓由誓愿俱行思故;制伏外缘,持心于定。又于作...指南传佛教。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传道师至诸方弘传正法,最初于锡兰宏扬分别上座部,其后又传播至缅甸、暹罗、爪哇、...(术语)其意谓折断折破之意,折破折断小乘曰析小法。华文句记四曰:析小弹偏,叹大褒圆。...(一)梵语animitta。无形相之意。为“有相”之对称。大宝积经卷五(大一一·二九上):“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梵语 catvāri mahā-bhūtāni,巴利语 cattāri mahā-bhūtāni。为四大种之略称。又称四界;界,即梵语 dhātu...梵语 ātyantika。意译毕竟。为无性有情之一。义为毕竟无成佛之性,乃一阐提之异名。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大四...即指童女之身相。有谓依童女之身相,可知其将来所生男女之善或非善。俱舍论卷五(大二九·二七下):“勿谓表有为善...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个是在当时明朝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说:你年纪轻,精神体力好,你...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均会向其礼拜赞叹而对他们说:我是非常尊敬你们的,什么缘故...
死亡好像还很遥远!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很坚固,这个是常见。我们很难会想到自己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自己...
什么叫爱别离?相爱的人,结果分手了,这个时候也很痛苦啊。所以前几天有一位善信到东台来做佛事,他的父亲走掉了,...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唯识学的说法叫做依他起性,它没...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候,把这个妙觉圆明、圆照法界的功德发挥出来了。发挥出什么自...过去,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当时,毗舍佉比丘于讲堂中为许多比丘说法,不仅言辞流畅,妙语如珠,且将...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
支法领
【佛光大辞典】
上篇:支法度 | 下篇:支亮 |
【二十种现行烦恼】 p0040 瑜伽五十九卷九页云:复次烦恼现行,有二十种。谓二十种补特伽罗,依二十缘起,二十...
法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事
不死矫乱论
有行之所拘执
巴利佛教
析小
无相
四大
阿颠底迦
童女相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常不轻菩萨

提前面对现实,为来生积集资粮

爱别离怨憎会,实在苦不堪言

五蕴的可怕就是「变状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