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比丘尼。生卒年不详。幼而志道,通内外之学,善为文章。孝武帝时,与会稽王道子、孟顗等交,道子为师建立简静寺。其徒众甚多,富倾都邑,乃至干预政事,权倾一朝。后不知所终。 p141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诸佛之通号有十一种。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盖佛...(术语)Pratyekabuddha,略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又作钵罗翳迦佛陀。旧译缘觉。新译独觉。智度论二名俱存。盖...【身者愚】 p0675 显扬十四卷二页云:论曰:身者愚者:由不了知色蕴体故;计有一我,依止五根,于境界转。由不...(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亦名:制听事法 子题:制教事法、可学事、可学法、听门事法 戒本疏·持犯方轨:“次对作持。亦就制听,以明持相。(...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大师智顗观心论之注释书,亦系依据摩诃止观思想而显发...【四无量】 p0416 瑜伽十二卷十二页云:复次,云何建立四无量定?谓诸有情有三品故,一者无苦无乐,二者有苦,三者...子题:僧祇律、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粗富罗部、明了论、摩诃僧祇、昙摩鞠多、萨婆谛婆、迦叶...全称七种第一义境界。乃诸佛所证所得之境界,计有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过二见境界、过佛子地境界、入如...【极七返有】 p1198 大毗婆沙论四十六卷十五页云:极七返有者:谓唯受七有。问:应言十四有,或二十八有。若此唯依...侍立在佛两旁,协助佛教化众生的菩萨。...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2007年1月9日至2月5日,深圳弘法寺举行禅七法会,本老每个禅七开示时都到禅堂讲开示。此文根据本老第三个禅七开示...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从生...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要绝对相信每一个众生都能成佛,...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所谓的魔法,...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曾有...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宗的止观叫作都摄六根。就是说佛...
支妙音
【佛光大辞典】
上篇:支伐罗 | 下篇:支孝龙 |
【钵特摩】 此云红莲华。...
十一号
辟支迦佛陀
身者愚
身命
作持制听事法
观心论疏
四无量
小乘律论
七境界
极七返有
胁士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推荐】被人轻贱的前因后果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