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韩国京畿道高阳郡神道面之北汉山城内重兴洞。乃高丽末期僧普愚于忠惠王复位二年(1341)所建。其后一度荒废,直至肃宗、英祖间,圣能始复兴其遣址,而称太古寺。寺中存有普愚之塔碑、舍利塔、石钟等。[东国舆地胜览卷三、海东金石苑卷八] p137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仪式)僧尼之戒坛,为授戒之作法,谓之临坛。其僧尼谓之临坛大德。三师七证是也。见僧史略下。...巴利名 Avguttara-nikāya。为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之增一阿含经。共计十一聚,一七一品,二二○三经...(杂语)入道之境也。沈约文曰:若非积毫成仞,累爝为明,无以方轨慧门,维舟法岸。...Tipo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中观派的理论奠基人之一。龙树弟子。也称迦那提婆(意为一眼提婆),意译圣天。生...(一)乃指佛陀开悟之十种境界。其境广大无边而难以量度,故以海譬喻。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卢舍那佛品所载,即:(一)世界...(杂名)Śrotra,译曰耳。义林章三本曰:梵云戍缕多,此云能闻。...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持佛像大小便处,三开亦尔。”资持记释云:“七十七[戒]持佛像中,三开者:即上[有]病、...子题:毗尼、律、尸罗、戒、波罗提木叉、处处解脱、犯不犯轻重等法、不律仪、解脱、恶律仪、恶戒、受恶戒 行事钞·...(一)为冥界十王之第八。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载,此王之本地为观世音菩萨,系在冥途中掌管亡人百日时之...【研求】 p1039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现行遮逼,有所乞丐;故名研求。...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愿,必至灭度愿即为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一愿。又作往相证果愿、住正定聚必至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历五大阶段,也就是唯识五位的划分: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佛陀说:世上有四种人。第一种人由黑暗走向黑暗;第二种人由光明走向黑暗;第三种人由黑暗走向光明;第四种人由光明...
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很重要,在勤修苦学之前,首先要志存高远。...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把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容器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8分钟的时间。然后,在...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诸仁者!于彼远离贪欲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身根不缺。 二者、口业清净。 三者、心不散乱。 四者、得...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
太古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太山府君 | 下篇:太平广记 |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
临坛
增支部
法岸
提婆(Deva 约3世纪)
十海
述噜怛罗
持佛像至大小便处戒开缘
戒之名义
平等王
研求
必至灭度愿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佛说世间的四种人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给孩子希望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白话译
远离贪欲获十种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