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讲说六波罗蜜,有对治、次第生二义。(一)对治之义:对于善法,有悭法、恶业、恚心、懈怠、乱心、愚痴等六事,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故讲说六波罗蜜以对治之。(二)次第生之义:菩萨舍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称檀波罗蜜;受菩萨戒,称尸罗波罗蜜;为护戒之故,默受打骂而不报,称羼提波罗蜜;戒既清净,勤修善道,称毗梨耶波罗蜜;精进而得五根调伏,称禅波罗蜜;五根既调,悟真法界,称般若波罗蜜。 p127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寺,本为官衙之意。鸿胪寺为汉朝接应外国宾客之官衙。鸿胪寺之长官,秦代称典客,汉代称鸿胪卿,掌理接待外宾及凶丧...【非顺取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非顺取法云何?谓一切无漏法。...又作如意足通、神境智通、神境智证通。五通之一,六神通之一。即得如意自在之神通力。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载有三种神...(杂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术语)Mātṛka,论藏四名之一。译曰行母,本母。论藏诠显行法,即为生行之母,故名行母。又论藏诠显理。理为教本...【未吐】 p0489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页云:言未吐者:由彼随眠,未永拔故。...二行之一,指爱欲之情多的人,若推理多的人,则叫做见行。行是心行,也就是心理活动。...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即观四法界中之理法界。真,指无虚妄之念虑。空,指无形质妨碍色相。法界,指所观之境。观...(真言)谓古仙成就之真言也。大日经疏曰:所说阿利沙偈,名为自然成就真言。供养法疏下曰:阿利沙,叹佛功德也。...(一)指弥勒菩萨。弥勒(梵 Maitreya),译作慈氏。尊,为敬称。往生要集卷上(大八四·四七下):“今案之,从释尊...(术语)念佛之心不二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健康长寿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为了健康长寿,人人都在寻找防护调养的方法。可是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疾病的困扰,许多...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佛祖之言教者。舍教而言修行,是...问: 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这个时代的凡夫众生打坐肯定是会昏沉。为什么呢?整个外...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全称是瑜伽焰口施食仪。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译为...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观音菩萨,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与观音菩萨有着格外的、特殊...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根。俗世又以为权大是福,其实权重的人自己忧深,也被别人怨得...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心,发成佛度众生的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这就是菩提心...
六度说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六度满相 | 下篇:六度譬喻 |
【卫世师】 正云鞞崽(所皆切)。此云无胜。优楼僧佉,计六遍造,但眼根火多,乃至身根风多。文见金七十论。辅...
鸿胪寺
非顺取法
神足通
尽无尽法门
摩夷
未吐
爱行
真空观
阿利沙偈
慈尊
一心念佛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谁不想命长?素食是秘方

修行应发三种心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放焰口的由来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