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如来五种说法。谓佛以言说、随宜、方便、法门、大悲等五力而说法。(一)言说力,谓如来虽以言音宣说三世、世出世、有罪无罪、有漏无漏等法,然其言说乃不坏法性,亦不著于不坏法性之妙说。(二)随宜力,谓如来随众生根机之所宜,宣说偏、圆、渐、顿之教,悉令开解。(三)方便力,谓如来善巧方便,宣说布施能得大富、持戒能得生天等,使众生修之而脱苦得乐。(四)法门力,谓如来说诸妙法,令众生出于生死而达解脱清净之域。(五)大悲力,谓如来见众生执著于种种妄见妄情,乃生三十二种大悲心,于执着无者说有,于执着瞋恚者说慈悲,以令一切众生脱离众苦。[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二、华严经探玄记卷三] p11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流派)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位于福建福州西郊之怡山。原为梁朝炼丹士王霸所居,唐代贞元十二年(796),建立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唐咸通八年(...(地名)指印度而言,印者印度,域者境域。三论大义钞一曰:印域探三藏之赜致。...元代僧。又称普光。生卒年不详。山西大同人,俗姓李。中峰普应国师七世之法孙。字玄晖(元晖)。号雪庵(雪窗)。工...【五缘能作不虚饶益加行】 p0289 瑜伽四十六卷九页云:又诸菩萨、由五因缘,于诸有情,能作不虚饶益加行。何等为五...【观人而舍】 p1470 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页云:当知观人、二时差别。一、摄受时,二、处置时。于摄受时,应以五相、观...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烦恼魔指贪嗔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之苦;死魔指死亡...真现观者,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剎那位所有圣道,又于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谛世俗智,由出世智增上缘力长养彼种子故,名得...(经名)一卷,阇那崛多译。佛在祇园,东方之最胜灯王如来遣菩萨至此,使说神咒。...梵语 indrahasta。又作因达罗喝悉哆、因陀罗诃塞多。为药用植物。即指白皮或人参。白皮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所举之...位于河南开封。五代周太祖建,初名国相寺,又称白云寺。寺有塔,六面九级,宏伟庄严,通称繁塔,故俗称繁塔寺。明末...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我们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
公元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大师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合阳县)赤城东村,俗姓赵,名丹桂,学名绍...
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师《复高邵麟书四》,是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和尚容易,挺难的!我读书的时候...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不是讲的。虽然禅不立文字,语言文字代表不了禅,但是它又不能...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诸如来所赞叹。 《瑜伽师地论》中讲到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
五种说法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种说人 | 下篇:五种增上缘 |
【五种唯识】 唐代慈恩寺窥基大师,于《大乘法苑义林章》中,以五种六门赅摄一切经论中的唯识,此五种唯识是:一、...
路迦耶底迦
西禅寺
印域
溥光
五缘能作不虚饶益加行
观人而舍
四魔
真现观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助护持世间神咒经
因陀罗呵悉多
天清寺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念佛的修法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首富只靠一粒米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