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pañcārthāh。又作五尘、五妙欲境。指为五根所取之五种客观对境,亦为五识所缘之五种境界。即: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等五境。若加上意根对象之法境,则为六境。五境使人起烦恼,污染心性如同尘埃,故称五尘;又因贪心而起执着之故,误为净妙之境,故亦称五妙欲境。其中,眼、耳二根之体必须与境相离,始能发生作用,故又称此二根为不至境、离中知;鼻、舌、身三根之体必须与境密接,始能产生作用,故又称至境、合中知。[俱舍论卷一、品类足论卷一、大毗婆沙论卷十三、杂阿毗昙心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一、俱舍论光记卷一](参阅“五欲”1149、“六境”1298) p117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为大日经卷二所说之偈颂。密教大日如来入于一体速疾力三昧,阐明成就菩提之实义时,最先宣说此偈。偈文为(大一八·...(传说)初出金臂为阿难现入胎之相。见菩萨处胎经一。次起坐为摩耶说法。见摩诃摩耶经下,西域记六。后现双足示迦叶...亦名:说戒检校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作说戒常法,半月恒遵;每至说晨,令知事者点知僧众,谁在谁无,健病几人...【现起加行修】 p0955 无性释七卷九页云:现起加行修者:谓于施等无颠倒转。如有颂言:施者殊胜,信等具足,恭敬应...系收集唐代荷泽宗之祖神会法语之书。完本今散佚不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所收之“洛京荷泽神会大师示众”,及同书...佛成道之初,四天王来,各献一青石之钵,佛受之,以四钵重叠为一有四际分明之而用之。此为四钵之由来。[普曜经卷...(杂语)如来以不思议之神力,能使草木国土说法。如华严经之菩提树等能作佛事,极乐之树林说妙法。五类说法之一。见...子题:中品兰 资持记·释受戒篇:“破羯磨者,一界两众俱时作法,犯 中品兰 。”(事钞记卷八·四三·四)...(杂语)贯通练习也。无量寿经上曰:博综道术,贯练辟籍。...世界坏劫之相。末世众生,尤宜详知。兹述坏劫之相,所谓三灾。三灾者,劫末起三种之灾害也。有小大二种: 一、...【名言熏习差别】 p0590 世亲释三卷十九页云:名言熏习差别者:谓眼名言熏习,在异熟识中,为眼生因。异熟生眼...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
回,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功德,收回来;向,就是向外放。回向这种意义呢,对我们每位道友很重要,一天你都可以回向。 ...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下承当就是的;承当的一句话也是多的,本来无欠无余,现现成成...
丰子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佛无灵》,曾载在1938年8月13日《抗战文艺》第二卷第四期,大意是讲自己在抗战失地...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人问我说:要怎么修忍辱?因为他说他遇到好多困难的境界,实...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你们可曾见过以屠牛为业的人,因此发财而大富大贵,得以骑乘...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的土坑里,令其不得动摇。过了七日,佛陀以慈悲心展现神通力,...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
五境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遍行 | 下篇:五梦 |
梵语 para-loka。又作他世、他土。指此世界以外之其他世界。依轮回之说,有情众生未得解脱时,将遍历于地狱、饿鬼、...
成佛外迹偈
佛三从金棺出
众主说戒检校
现起加行修
神会语录
四钵
器界说
破羯磨僧
贯炼
三灾
名言熏习差别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日常生活中回向的方法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佛,是有灵的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悲心利他报佛恩

念阿弥陀佛能否灭除定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