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指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即触(梵 spar?a)、作意(梵 manasi-kāra)、受(梵 vedanā)、想(梵 sajjñā)、思(梵 cetanā)等五者。此五心所皆具四种一切之义,即:(一)一切性,遍于善、恶、无记等三性之心而起,故谓一切性。(二)一切地,遍于三界九地或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伺等三地而起,故谓一切地。(三)一切时,又分为三义:(1)于一切有心之中皆具有此义,此系就“自他”相待之情形而言,即“他”之一切心若起,则“自”心必与之相应而起;而一切之有心莫不具有此自他相待之性质。(2)自无始以来皆不间断。(3)缘一切境时皆起。(四)一切俱,此五遍行相互俱生,故谓一切俱。此五心所之外,无一具有如是四一切者,故唯立此五者而称为遍行。于萨婆多部,除上记五心所之外,别加欲、慧、念、胜解、三摩地等五别境,而立十心所之说,是为大地法。[成唯识论卷三、卷五、瑜伽师地论卷三、大乘五蕴论、显扬圣教论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大乘百法明门论] p117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修习位】 p0900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次修习位、其相云何?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1571~1647)明代临济宗僧。浙江鄞县人,俗姓朱。初号雪庭,后改雪峤,晚年自称语风老人。九岁,闻诵弥陀经而发心...指观行处,即观心修行之对象。解脱道论卷三分别行处品列举三十八行处:(一)十一切入,即地、水、火、风、青、黄、赤...修行安乐者宜远离之十种恼乱。即:(一)豪势,指国王、王子等。(二)邪人法,即外道之法。(三)凶戏,即凶恶之游戏。(...【无摄受义】 p1062 世亲释七卷十五页云:无摄受义者:谓于此中,无计我所,无摄我所;如北洲人,无有系属。于此法...位于河南开封市中心。本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始建立,时称建国寺,至唐睿宗改为相国寺。宋至道二年(996)重建,...(术语)于父母妻子等间互感恩溺爱之情也。无量寿经曰: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凡夫的生死轮回流转,有身分形段可见者;变易生死是三界外圣者的生死,已无生...(术语)大日如来,出生南方金刚幢菩萨之义趣也。出生义曰:由一切如来大满愿义而生金刚幢。...(流派)净土宗云净家。...杈,谓如钢叉般之树枝。又作树杈、一叉。在五台山秘魔岩潜修之秘魔和尚,平生接引学人,每用一根木杈压在参问者之脖...(龙藏本)...僧伽吒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完全是要依止圣教量来了解的。...有个信众来问我,他说:佛难道一切都知道吗?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我说:如果佛连现在的电脑都不知道...问: 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众生都有...
真正要把这个暇满的人生,闲旷的心胸,去修行一个生命真实的目标,那么休闲就会变成修行。所以我们看看,我们作为佛...
我们体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吾人的心性功德不可思议,信愿持名之法不可思议,才会显现这个大不可思议的现...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劝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以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永不退转...
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质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一种善业的力量...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
五遍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五过 | 下篇:五境 |
又作非故思业。“故思业”之对称。即未经特意思惟而于不知觉中所造之善恶业。此业由身口造作,并无感果之功能。[瑜...
修习位
圆信
行处
十恼乱
无摄受义
大相国寺
恩爱
分段变易
大满愿义
净家
一杈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三千年前的佛会知道现在的电脑吗
精力专注念佛时为何昏沉

闲旷俗心,寂定炼金

念佛法门是可以验证的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我们看人生,要把今生当一个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