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收集唐代荷泽宗之祖神会法语之书。完本今散佚不传。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所收之“洛京荷泽神会大师示众”,及同书卷三十所收之“荷泽大师显宗记”,可知神会仅著有“南宗荷泽禅师问答杂征”一卷及“荷泽和尚禅要”一卷,然近年自敦煌所发现之资料,可确知神会之著作至少有三种刊本:(一)民国十九年(1930)胡适出版之神会和尚遗集,共四卷。民国五十七年,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曾重新刊行。(二)日本昭和七年(1932)铃木大拙出版之荷泽神会禅师语录,其语录之内容与胡适本之第一卷相同,然卷尾载有唐贞元八年(792)沙门宝珍与判官赵看琳共奉北庭张大夫之旨而作校勘之事。此外,并有自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禅宗诸祖之略传,及神会之“大乘顿教颂并序”。(三)昭和十年(1935)铃木大拙出版之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共四册一帙,系铃木大拙参考胡适本,再加以整理校对,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并附敦煌本与兴圣寺本之六祖坛经及解说。[敦煌劫余录(陈垣)卷十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唐代文化史(罗香林)、禅宗史研究(宇井伯寿)、荷泽神会禅师考(山崎宏,中国の社会と宗教)](参阅“神会和尚遗集”4256) p425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四处十六会之略。是大般若经之说会也。...指寒食之日。为丛林行事之一。寒食系冬至后之第一○五天,至此日时,须食用生冷不煮之物。大应录卷上(大八○·一○...智、愿之合称,指佛果之智慧与因位之本愿。或指依智慧所发之大悲弘愿。往生礼赞偈(大四七·四四一上):“弥陀智愿...【同事】 p0611 瑜伽四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菩萨同事?谓诸菩萨、若于是义,于是善根,劝他受学;卽于此义,于...(职位)又曰都文。禅林之语。掌文书之役。...【味处】 p0809 俱舍论一卷七页云:已说声处;当说味处。味有六种。甘、醋、咸、辛、苦、淡、别故。 二解 ...日本圣德太子撰。乃法华义疏四卷、维摩经义疏三卷、胜鬘经义疏之合称。又作三经疏释。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六册。选释...梵语 ?astraka,巴利语 satthaka。又作刀子。系比丘随身所常持之道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乃用于裁衣、剃发、剪爪之...(术语)合于他坛之意。又名即坛。对于离坛而言。即请大坛之诸尊,移于护摩坛,修本尊念诵法后,直合护摩法而修之也...【五见】 又作五染污见、五利使。指在六种根本烦恼中的恶见心所,开为五种。此五种为:一、萨迦耶见:译曰身见,这...【善】 p1136 瑜伽五十六卷五页云:问:何义、几蕴、是善?答:能感当来乐果报义、及烦恼苦永断对治义。一切一分是...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
【原文】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
心为修持之主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不作。总括起来就是《增一阿含经》卷一的迦叶佛偈,也就是一般...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件衣服说是名牌,结果是假的,这个我觉得还好、伤害不大,最可...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临终心乱,是不是这样呢?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原则上来说...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哲学的中心思想是仁。这份仁不仅仅是针对政府机关,也是针对黎民百姓来说的...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在自己的清净世界里面,所以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他就...
神会语录
【佛光大辞典】
上篇:神会和尚遗集 | 下篇:神灭不灭论争 |
(植物)一作毕跛。毕波罗之略。毕钵罗树或毕钵罗窟也。...
四处六会
一百单五
智愿
同事
都闻
味处
三经义疏
戒刀
合坛
五见
善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文殊普贤,指归念佛

菩提心中的佛号
戒定慧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孔子的九条人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