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Mūlamadhyamaka-kārikā。凡四卷。龙树(梵 Nāgarjuna)菩萨造,青目(梵 Pivgala)释,姚秦鸠摩罗什译。即根本中颂。又作中观论、正观论。为古来三论之一,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据考证系龙树初期之作,其中含有佛教一般思想内容,将空、缘起、世俗、胜义二谛等问题归于中论,以“否定的否定”之论法宣扬中道;此即最彻底之中道,既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主张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此种独特之般若思想不仅为印度中观学派之根本立场,亦为三论宗所据之主要论点。本论共四四八偈(梵文),或作四四五偈(汉译、藏译)。除青目所释、罗什所译外,本论主要之注释书及译本迄今犹存者有五:(一)龙树之无畏论二千一百偈(梵 Mūla-madhyamaka-vrtti Akutobhayā),今有藏译本与日译本(池田澄达译,1932),然此注释本是否为龙树所亲撰,犹为当今学界之疑案。(二)佛护之根本中论注(梵 Buddhapālita-mūla-madhyamaka-vrtti),今有藏译本。(三)清辨(梵 Bhāvaviveka)之般若灯论(梵 Prajñā-pradīpa-mūla-madhyamaka-vrtti),今有汉译本(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共十五卷)及藏译本,且藏译中另收录观誓(梵 Avalokitavrata)之般若灯论注(梵 Prajñā-pradīpa-tīkā)。(四)安慧(梵 Sthiramati)之大乘中观释论(梵 Mūla-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ākhyā),此注释仅有汉译本,即宋代惟净等所译,共十八卷。(五)月称(梵 Candrakīrti)之中论注(梵 Madhyamaka-vrtti),今存梵文原本、藏译本,与一九二七年之英文节译本。此外,另有无著之顺中论二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吉藏之中论疏十卷、日本安澄之中观书记二十卷、快宪之中观品释一卷等。由以上注释本与译本数量之众,及历来受各代学者之珍视,本论之于我国、日本、西藏等地佛学之影响,自可见其一斑。[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一、开元释教录卷四、法经录卷五、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三] p10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寺名)摩揭陀国之那兰陀寺,译曰施无厌寺。玄奘久学于此。...【菩提分修】 p1128 瑜伽二十八卷十五页云:云何菩提分修?谓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亲近积集,若修若习,若多修习;是...(佛名)金刚界曼荼罗五大月轮中央轮五尊之中尊也。为于色界顶摩醯首罗宫(即大自在宫与胎藏大日依处同),不坏金刚...其义有二,即:(一)指释尊一期生命之岁寿。(二)久远实成之释尊与后之释迦牟尼佛之寿量。 p2744...【安居】 南山云:形心摄静曰安,要期住此曰居。静处思微,道之正轨,理须假日追功,策进心行,随缘托处,志唯...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狭义指伽蓝守护神,广义泛指所有拥护佛法之诸天善神。七佛八菩萨所说...(杂名)释迦如来之别号。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具长生不死之德,故云第七仙。唐译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此四天下中...亦名:月望衣戒犯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六缘成犯:一、故坏三衣;二、财少不足;三、为换三衣,拟替故者;四、...旧译为入流,新译为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之初果名。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预流是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何处现观】 p0706 显扬十六卷十六页云:复次何处现观?颂曰:极戚,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处。欲界人天,佛出...(术语)梵语阿你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刹那无常,谓刹那刹那有生...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自己身边总是小人很多,常常被人陷害,总觉得有人给他设陷阱。 张三怎么这样?李四连一点道德...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工人,他是为国王整理花园的,这天早上他...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物两方面的供奉而予以资养的行为,是佛具或供物的基本行为。《...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都是无常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 这一句话,会觉悟到很多:不...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大安法师答: 这是《观经》流通...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红尘之中心临百事,唯有宽大的胸怀才能成就万物万事并存的和...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是有,善的习气也是有。我们面对不好的...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推测他的...
中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中台院 | 下篇:中论广释 |
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何名略教?以佛初成道,将开化法。创起希仰,寄心无地。故先示行法,令依奉行。不待犯戒,...
施无厌
菩提分修
金刚界大日如来
佛寿
安居
伽蓝神
第七仙
月望衣过限戒犯缘
须陀洹
何处现观
无常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这样的「陷阱」反而成为我们的「加持力」

多欲的过失
何谓「供养」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