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据菩萨地持经卷十毕竟方便处品举出,菩萨以愿力、自在力,而有下列五种受生,即:(一)息苦生,谓菩萨于饥馑之世受大...佛之法门、佛教之门。又作释门、法门、缁门、玄门、真门、道门、空门、谛门、祖门、宗门。依三论玄义,知菩萨之造论...(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三条;中僧伽梨,下...(菩萨)文殊师利之前后略也。...(杂语)译曰灭罪。见陀罗尼集经一。梵Karṣaṇiya。...(术语)凡夫与小乘人也。又凡夫即小人,故曰凡小。观经玄义分曰:凡小之论,乃加信受。教行信证行卷曰:欲令凡小增...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故。...谓涂有毒料,使人闻其声即死之鼓。禅宗以此比喻师家令学人丧心或灭尽贪、瞋、痴之一言一句之机言。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谓种种的邪见缠缚身心,好像网儿缠身不得出离一样。...宋初以降,寺院住持示寂或引退之际,顺次以上位之弟子继承其职,一般寺院皆采用此师徒相传之法。与此继承法相异者,...(术语)六种性位之一。究竟妙觉之位也。...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十恶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种,贪、嗔、痴,要把它断除;口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要把它断除;身有三种过...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是先...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样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乱讲话,不能不正眼看人,说话的语...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因缘不成熟,佛陀都不能让他改变,不要...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位画家为表孝思,既然父母没有留下遗照,就想亲手画出父母肖像,挂在墙上。谁知握笔几个月,竟然...
佛陀很少给人析梦。析梦就是解梦,对所梦之境的分析。梦有没有根据,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意义?凡人有漏有烦恼,故...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放生就是培养慈悲心。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
上次师父讲了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有个定数啊。这就是天意。他说起了以前他很喜欢去做经忏,虽然有些钱,但是也被花的...
何处现观
【法相辞典】
【何处现观】 p0706 显扬十六卷十六页云:复次何处现观?颂曰:极戚,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处。欲界人天,佛出世现观。论曰:于恶趣中,不起现观。苦受恒随,极忧戚故;不能证得三摩地故。色无色界,亦无现观。欣掉重故;厌羸劣故。是故二界三趣,不起现观。唯一欲界人天二趣,有佛出世,能起现观。
上篇:何故施 | 下篇:何故求闻正法 |
(术语)台家所立三惑之一。为障覆中道之理之根本无明,别教之菩萨从初地断之,圆教之菩萨,从初住断之,而证中道之...
菩萨五种生
佛门
九品大衣
濡首
迦梨沙舍尼
凡小
安
涂毒鼓
见网
甲乙徒弟院
极圣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五戒都修不好,凭什么得出世间的圣果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你能否刻画出自己父母的形象

梦境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的意义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