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重禁戒之一。禁制自酤酒或教人酤酒之戒。以酒能昏神乱性,故一切酒皆不酤。[梵网经卷下](参阅“十重禁戒”461) p99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将佛像、经典等乘戴头顶上,表示极为尊敬之意。与顶礼、顶受等同表尊敬之极。五体中以头为最尊,为表示尊敬之故,以...(1604~165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江苏吴江松陵人,俗姓俞。号箬庵。二十四岁,受磬山之天隐圆修所启发,依南涧理安...(杂名)佛寺也。鸡林志:龟山有佛龛,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俗亦谓供佛之小室曰佛龛。...【出过】 p0481 显扬二卷七页云:出过者:谓离彼欲故。...(927~988)天台第十六祖(一说十五祖)。高丽国人,俗姓尹。字惟远。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譬喻)佛法能获涅槃之果实。以树譬之。涅槃经十九曰:法幢欲倒,法树欲折。...【意寂默】 p1208 集异门论六卷五页云:意寂默云何?答:无学心、名意寂默。...梵名 Jīvaka。又作戎博迦、瞿波迦、锅巴嘎。十六罗汉之第九。此圣者与其眷属九百阿罗汉同住于香醉山中,护持正法,...(异类)Gopāla,又作鸠波罗。夜叉名。译曰守地。孔雀王经下曰:瞿波罗,梁言守地,大夜叉名也。【又】长者之子名...(术语)凡俗浅近之智,又知俗谛之智。又有漏杂染之智。...(名数)四解脱经之说。涂者,途之义。一、火途,地狱趣猛火所烧之处。二、血途,畜生趣互相食之处。三、刀途,饿鬼...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持地藏菩萨圣号忏悔业障。三年后,他出来回到云门寺的农场改...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从田里收成了一些稻谷,可是因家里穷...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佛像、拜佛、供佛都可以,但是称名,称...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也许会骂我痴人说梦,在他们的眼里这个轮回世界非常美好,说它...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为主课,非常有信心,而且坚持不断。当他诵过十万遍时,有一...
不酤酒戒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不饮酒戒 | 下篇:不愚法二乘 |
禅林用语。(一)蒺藜为一种药草,蔓生,果实有锐刺五对。铁蒺藜,即以铁作蒺藜果之形,用为防敌之武器,转用以比喻禅...
顶戴
箬庵通问
佛龛
出过
义通
法树
意寂默
戌博迦
瞿波罗
俗智
三涂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
冒失的檀腻觭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