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禁饮酒之戒。不论在家、出家皆有此一规定。酒不只妨碍佛道修行,亦令人心狂乱。一般在禅寺山门之石刻上有“荤酒不许入山门”之标示。(参阅“酒”4336) p99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高丽仁宗朝(1123~1146)之僧。生年、籍贯均不详。据东国通鉴卷二十二之十年壬子条所载,妙清自称自禅师道诜经康靖...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以上二乘又分...指抬轿之仆人。又作轿从。轿者,肩舆;番者,更递之意,即谓轮流抬轿。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迎侍尊宿条(大四八·一一二...【胜义】 又作第一义、真实。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越...【非俱灭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五页云:非俱灭法云何?谓无为法。无灭相故。...(术语)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为顿教法华经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谛三...谓由阿赖耶识之变异而生起十一种识之差别。即:(一)身识,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识,即染污识。(三)受者识,又作能受...为殊胜方法之意,指称念弥陀佛号之法。大乘起信论谓,专念阿弥陀佛为胜方便,此法乃为内心怯弱,又缺乏亲近诸佛菩萨...亦名:欲净合传、说欲及清净 子题:说戒传清净、羯磨传欲 含注戒本·戒经序:“不来诸比丘,说欲及清净。”(含注戒...指大般若经十六会中之第十会。其内容系说实相般若之深旨,后取之为教中之课诵,有慈恩之理趣分述赞三卷释其奥旨。此...梵名 Vajra?ekhara-vimāna-sarva-yogayogi-sūtra。全一卷。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经之略称。又称瑜伽瑜祇经。唐...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〇年五月十六日(农历四月二十四)八点四十五分,在佛号中安详...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为目标,看似容易,实行困难。为什么?难就难在一心不乱这四个...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师小心地问他:先生有什么困难?说说看,也许我能帮上忙。那个...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弘一法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察己过,勿论人非。要知道,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最痛恨的就是谈...
第七委屈难受者。 此语,乃无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断不挂齿。何以故?下至众生,上齐诸佛,委屈二字,竟不能免。...
父母谢世,归心佛乘 李士谦,字子约,出身赵郡李氏,平棘县人。幼年丧父,刻苦愤读,又以侍奉母亲有孝心而闻名。在...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体悟的修持方法和理论也千差万别...
不饮酒戒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不虚作住持功德 | 下篇:不酤酒戒 |
(譬喻)生死者众生沉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沉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妙清
二乘
轿番
胜义
非俱灭法
渐顿教
十一识
胜方便
欲与清净合传
般若理趣分
瑜祇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静察己过,勿责人非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

乐善好施德化一乡的李士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