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或二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略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阿弥陀佛之本愿及其净土之相。系无量寿经之同本异译,惟本经初无序说,终无“五恶段”之说,而于三十六愿文之顺序内容亦颇有出入。注疏有誓铠之庄严经毛渧记六卷。[大藏目录卷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四、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二](参阅“无量寿经”5119) p82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善业叫做白业,故善业所感的果报,叫做白报。...【苦相】 p0840 杂集论六卷六页云:苦相者:或三,或八,或六。广如前说。何故经说若无常者卽是苦耶?由三分无...指欲界之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及色界之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杂名)袈裟之缘色不定,此言甲地之为青色者。又作青行。...【猛利见者等随念欲】 p1036 瑜伽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猛利见者等随念欲?谓由观察作意,于胜事作意故;猛利功用作...子题:毗佉论、声明论 戒本疏·解开名义:“又应须知,梵字之本也。天地初辟,未有人物,色有梵王,降生此土。仍传...(名数)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为主。具之一字,弥显今宗者,天台之事也。本宗对之得云起之一字,益振当家。何则?以...【二种愚夫之相】 p0034 瑜伽八十五卷七页云: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二者...(术语)真言所谈。谓佛之三密与众生之三密,互相映而摄持。即入我我入也。...唯识学的第七末那识,华译为意,思量之义,恒审思量第八阿赖耶识为我,有思考、辨别、判断、分析、综合等的作用。...(名数)沙弥之威仪数也。扶桑略记曰: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去创造一个业,这时候你的想法很重要,必须培养一种正确不颠倒...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应以教育子女实践古圣先贤所说的道理。不能只教其文字知识,以为能谋利禄求功名作生计...拼命积累财物的趋势把人搞得晕头转向,失去了冷静思考的能力,如果冷静思考一下,一个人有再多财富,一天也只能吃三...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号,不持咒,不随息,行吗? 大安法师答: 不行。你打坐的时...问: 有老师父开示说: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请问师父,做事和自修的辩证关系如何? 大安法师答: 发...有一位轻生者被寺里的一位僧人救起后,仍然坚定地说:大师,您何必费力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下去,今天不死,明...
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
世事繁杂,良莠不齐,许多事情惹人不得清净。或许生气,或许激动;或许愤怒,或许冲动,甚至难以控制某种情绪,爆发...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 | 下篇: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
(术语)招人天三界果报之行法,谓之有漏道。可成就涅槃果之道,谓之无漏道。以三界尽为有漏,而涅槃为无漏也。...
白报
苦相
六欲四禅
青甲
猛利见者等随念欲
梵字之本
四种缘起
二种愚夫之相
彼此摄持
意
七十二威仪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为父母者,不能过度溺爱子女
奢华的生活把全人类一网打尽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父母恩 你报了吗

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