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大乘之“大”有七种意义,即:(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以无量修多罗之广大法义为缘,称为缘大。(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称行大。(三)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知人、法皆无我,于一切境,善能分别,故称智大。(四)勤大,谓菩萨修行大乘,自久远大劫以来,发广大心,精修无间,期登圣果,故称勤大。(五)巧大,谓菩萨修行大乘,由善巧方便,化导于他,不舍生死,垂形诸趣,于生死中去住自在,故称巧大。(六)畏大,畏即无所畏;谓菩萨修行大乘,智力内充,明了决定,于大众中广说一切法义,既决定无失,则无所恐惧,故称畏大。(七)事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为令一切众生决了其大事因缘,故屡屡示现于世间,演大妙法,入大涅槃,故称事大。 p8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人名)Jinabandhu,译曰最胜亲,大乘尊之僧名也。见慈恩传二。...印度教毗湿奴教派最狂热之支派。尊奉薄伽梵歌为经典,主要崇拜毗湿奴神诸化身之一的札格纳特,以默念该尊神名及坐禅...梵语 trīni cīvarāni,巴利语 tīni cīvarāni。乃指印度僧团所准许个人拥有之三种衣服,即:(一)僧伽梨(梵 S...谓取为缘施设多有。谓佛或说三界五蕴名有。或说能感后有业名有。或说生分五蕴名有。云何说三界五蕴名有?如说三有。...亦名:郁头蓝上极非想还沈阿鼻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若修世禅,缘色缘心,虽经上界,终还生死,未有出期。如 郁头...(术语)五停心观之一。恶业障多者,一心观佛之相好而治之也。...禅门于“初更五点”(午后十时)稍后,由“辰司”报告时刻,继由“堂行”在堂前敲板三通,“钟司”随即鸣钟十八声,...谓尽十方之法界而无余。又作尽十方界、尽十方世界、全法界。往生礼赞偈(大四七·四四三中):“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心王、心所之异称。以心王、心所均有所依,故称有所依。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举出心、心所法之别名有有所缘、相应、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译本:一题《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一题《仁王...【五事远近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云:问:如是五事,几远?几近?答:一、由处远时远故,俱通二种。名、...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是证到果位了,就是到四果阿罗汉都是有不生不灭的果位。那么,...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强调欲改变现世命运,极速求得大福莫如跳出火宅,念佛求生西方...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里发了一个愿,希望在十年之内布施一千万元。 当时这简直像是...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使令定境转深,内心凝然,豁尔明净...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唐朝的长安城中就曾真实地发生了这样的一...我盼挽回青少年问题,著作《青少年的觉醒》这本书: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激励有志向上的青少年,支持你们,更上一层...
大乘七种大义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大乘七善 | 下篇:大乘九部 |
(一)梵语 vedanā,巴利语同。又译为痛、觉。可分为二:(一)心所之名,为五蕴之一。俱舍宗以受为一切心遍起的心所之...
辰那饭荼
札格纳特派
三衣
取缘有
世禅虽经上界终还生死
念佛观
定钟
尽十方
有所依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五事远近分别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念佛即是涅槃门

浅谈净业三福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如本法师:心病与身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