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1146)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四川成都人,俗姓史。字竹庵,号老禅。年少出家,勤学经教,专治楞严。受具足戒后,往参佛眼清远,得嗣其法。后历住龙翔、天宁、褒禅、东林诸刹。绍兴年间,与宗杲共居云门,撰颂古百余则,世人珍之。其后入闽,住于鼓山,更迁雁荡能仁、温州龙翔等寺。师兼通外学,工书法,善尺牍,有竹庵圭和尚语要一卷、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一卷行世。[嘉泰普灯录卷十六、五灯会元卷二十] p74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诸尊之像,亦即佛、菩萨、明王、诸天、护法神等之像。苏悉地经卷二(大一八·六一五中):“先观本尊所止之方,而...(术语)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1123~1189)金朝第五代皇帝。姓完颜,名雍。在位期间,致力于结束战争、恢复秩序、整备财政等,号称金之全盛时期...(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得果初】 p099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五卷一页云:得果初者:谓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隋代僧。生卒年不详。曾与法泰、慧恺、智敫等随侍真谛三藏,致力于译经。尤精勤于摄大乘论、俱舍论之研究讲说。当慧...【僧伽蓝】 译为众园。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植道芽圣果也。...(术语)转换旧形,名为变,无而忽有,名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也。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流派)立地论宗之人也。...子题:三种狂痴、狂痴三品、白四与不痴羯磨、不痴羯磨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七灭诤三,不痴毗尼)佛在王舍城,...【观待道理】 万事万物之存在或变化,皆有其所依的道种,大别之可分为观待、作用、证成、法尔等四种道理,此观待道...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海法师答: 首先,不是说平常或者平淡修时不出业障,精进修的...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在归依前,应必须先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妙的归依...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舍利塔现在还在这里。赵州禅师有一个话头,成为禅宗修行的一个...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说,奉侍孝养自己的父母亲,爱护妻子和儿女,...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需...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
士圭
【佛光大辞典】
上篇:士用果 | 下篇:夕照寺 |
执他生者,复有三辈,云何为三。 一、计从他有情生 计他有情生者,凡有三辈。 一、计从摩醯首罗生 此复...
尊像
普眼
金世宗
世相
得果初
道尼
僧伽蓝
变化
地论师
不痴毗尼缘起
观待道理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三宝的分类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