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traya āsravāh,巴利语 tayo āsavā。又作三有漏。指令有情留住于三界之欲漏、有漏、无明漏等三种烦恼。(一)欲漏(梵 kāmāsrava),又作欲有漏。即欲界所系根本烦恼三十六随眠中,除五部之无明外,其余三十一种,另加十缠,称为欲漏,共计四十一种。(二)有漏(梵 bhavāsrava),又作有有漏。即色界、无色界所系根本烦恼各三十一随眠中,各除五部之无明,其余二十六种,二界合为五十二种。入阿毗达磨论卷上则加上惛沉、掉举,而成五十四种。(三)无明漏(梵 avidyāsrava),三界五部之无明,即三界之痴烦恼,称为无明漏。依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七载,譬喻论师以无明、有爱各为前际缘起、后际缘起之根本,而仅立二漏之说;同书卷四十八,分别论者则于三漏之外,复加见漏,而立四漏之说。[长阿含经卷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集异门足论卷四、品类足论卷五、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p64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音译作萨多婆、萨埵嚩、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仪式)禅僧住持一寺,初说法为开堂,亦云出世开法。此时赍香寄师,而通嗣法之信谓之信香。见象器笺十。【又】贤愚...子题:淫欲是道、罪福性空、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第一清净明诲、清净明诲、菩萨波罗夷罪 行事钞·僧网大...【持瑜伽力】 p0849 瑜伽二十八卷六页云:云何持瑜伽力?谓二因缘,能令获得持瑜伽力。一者、本性是利根故,二...(名数)一、现报,依现在之业受于现在之果报。二、生报,依此生之业受于次生之果报。三后报,由作业之生隔二生以上...【赖耶果相】 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果相为有情总报的果体即是异熟识。异熟识旧译果报...(一)梵语 vi?esa。别异之意。为“平等”之对称。指个个之性类。入楞伽经卷七法身品(大一六·五五○中):“大慧!...指戒律。即依佛陀教法所立之戒学,为别于外道之禁戒,而称正法律。该语散见于杂阿含经卷四十四、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譬喻)喻诸法无我之语。五蕴之诸法,皆为假和合者,决非如凡夫之思惟有实体者。此其喻也。成实家之用语。...【磨多】 此云母。...亦名:受日缘相是非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一、为他缘)凡受日缘务,要是三宝、请唤、生善灭恶者,听往。若请唤...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1、梨: 煮一煮,润燥效果更赞 梨能润肺止咳,所以在干燥的季节,很多女孩子都会给自己削个梨吃,不过这样做可能会...由于无明和爱欲的缘故,众生四处地追求欲乐、爱乐。《巴利三藏》《小部.阿沙卡本生经》的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说明...
摩尼娄陀(阿那律),在佛陀为大众开示的时候,打了瞌睡,受佛陀呵责,十分忏悔,发愿精进用功,再也不合上眼睛,因...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董。是故初学应慎之于始也。又云:出家之人,出家一年,佛在眼...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而今交通发达,修行人参访丛林极为便利。如何亲近净业知识才能...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忽然...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
有三个工人在工地上砌墙砖,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人非常丧气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起头笑...
三漏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三僧祇百大劫 | 下篇:三渐次 |
谓系缚众生,犹如绳结,使众生流转于三界而不得出离之五种烦恼。即:(一)贪结,(二)瞋结,(三)慢结,(四)嫉结,(五...
有情
信香
淫欲非道
持瑜伽力
三报
赖耶果相
差别
正法律
瓶体无实
磨多
安居受日缘相是非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煮着吃更营养的5种水果
美丽王后的前世今生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缘

略谈学佛大要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父母恩,重如山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