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巧,意为应众生之根机,善施以方便。华严经中载有十种善巧之智慧,即:(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六)悟解无差别佛法善巧智,(七)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十)知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六十华严经卷十一、八十华严经卷十六、卷四十九] p49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物名)忉利天之善法堂,有鼓,不击而自发妙音者。唐华严经十五曰:忉利天中有天鼓,从天业报而生得。知诸天众放逸...【十想】 p0098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一云:十想、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死想、不净想、厌食想、一切世...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乃祈愿时所唱诵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全称力士移山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系叙述佛陀晚年于拘夷那竭显示神力,将五百末罗人无法移...(物名)由乾陀啰树制之香料,即安息香也。宝楼阁经中注曰:乾陀啰树香,安息香也。梵Gandhāra Gandhāla,安息香...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前后)之佛教艺术。今日残存之遗迹有阿育王之摩崖石刻及石柱之雕刻等...(书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曰:一戒行备具,二多知经法,三能化度人,是号真学,上品也。纯行五戒,号承法...谓开除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之权执,以显示一乘(佛乘)之实义。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法华经前半部...造业既有同别,所以受用亦成共与不共。所言变者,谓变异也。共不共四变者: 一、共中共 如无主山河等,多人之...禅林用语。即指肉体。所谓身体,犹如于皮袋中藏入一切骨肉脏物等,故又作臭皮袋、臭皮囊。从容录第十八则(大四八·...指观无量寿经两种译本之一存一阙。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卷十二、卷十四等所记,一存者,乃刘宋元嘉(424~453)年...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你向外求,你就...
当我们面对过去的业力时,诸位!你就不能用业感缘起了。我们讲过,在造业的当下,在身、口、意活动时重视业感缘起。...
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诸佛所证得的法身是一个法身。所以当我们念一佛的时候,就等于念到...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着,接送来往的信众朝礼大佛、往返火车站。前些日子,从祖庭回...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退休后,整天没事干,无精打采像...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到瓦观寺挂单,在寺中礼拜《法华经》;同时,也在那儿研究法华...
十种善巧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种发心 | 下篇:十种善法 |
(物名)梵语苏罗Surā,僧俗之戒,通严禁酒。五戒之第五。十戒之第五。具足戒中九十单堕之第五十一。菩萨四十八轻...
天鼓
十想
咒
移山经
乾陀啰树香
古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四品学法
开三显一
共不共四变
皮袋
一存一阙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往生的人要先把生死业力沉淀下来

念一佛就等于念十方佛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