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 p2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眼根以眠为食,耳根以声为食,鼻根以香为食,舌根以味为食,身根以细滑为食,意根以法为食。见增一阿含经四...(?~826)唐代越南禅宗无言通派初祖。原籍我国广州,俗姓郑。自幼慕道,稍长出家于浙江双林寺。以其性情恬静寡言...【善法】 五戒十善为世间之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浅深虽异,而皆为顺理益己之法,故谓之善法。...(术语)法华玄义所说迹门十妙之一。...(一)根据密教之根本教义,诸佛菩萨皆有本誓,为标示此一本誓,常以两手十指或某一特殊身势动作,显现种种相,是为本...梵名 Svātantrika。为印度佛教中观派之分支。约于西元五、六世纪间,由中观论师众护(梵 Sajgharaksita,音译僧伽...【地婆诃罗】 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晓四含。戒行清高,学业优赡,尤工咒术,兼洞五明。志在利生,...(术语)一切烦恼断尽而心意解脱也。是为小乘阿罗汉之证果。无量寿经下曰: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维摩经佛国品曰:八...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比丘在大树上受夏安居,于树上大小便,神瞋伺便欲断命根。比丘以过白佛,因制不得...全一卷。又作北涧和尚语录、北涧语录。宋代僧北涧居简(1164~1246)撰,物初大观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编集台...【势力界】 p1243 瑜伽九十六卷十页云:在家有情、于求财宝与加行中,卽于此中若未获得;由顺精进障碍因缘,诸心勇...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随缘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
佛陀灭度九百年以后,在西元五世纪的时候,北印度有一个婆罗门的贵族家庭,他们家里有兄弟三人,老大叫无着,就是执...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强法弱,正法的力量慢慢薄弱了,干扰...
这用功,昏沉大的人,话头不得力,是没有用力参,没有在不明白上面来着手。心不归一,昏沉就大的很。再说,有的师父...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痛苦的根源,跟别人完全...一、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减少? 果然有进步,心地会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自自然然一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
入大乘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入 | 下篇:入山学道 |
亦名:可学事有迷开忘 戒本疏·持犯方轨:“但事是可学,想疑忽生,缘而不了,圣不制罪;罪是可学,若有迷者,皆结...
六根食
无言通
善法
三法妙
密印
依自起派
地婆诃罗
漏尽意解
上树过人戒缘起
北居简禅师语录
势力界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为小狗念的经

天竺高僧天亲菩萨

认知的三个境界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如果有功夫的话,哪还有个情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