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三论宗之世谛中、真谛中二者。中者,不偏之意。二中即就二谛而辨中,以世谛不偏于有,真谛平等不偏于空,故各得中名。[三论玄义] p1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超绝有无和没有差别的心。...为“定业”之对称。指以散乱心所行之善业。据往生要集卷下末载,分别念佛为四种:(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而观佛。(二...【舍心】 四无量心之一。弃舍一切而无著也。...(术语)戒律之检束也。感通录曰:俗中常论,以沦陷戒检为言。...为密教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刚界五部之一。又称观音部、法部。略称莲部。此部表众生本具净菩提心之理德,又表示如来大...(名数)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于界限而不通于余寺。恒供别住之僧之僧物也。二,十方常住僧物,又...【阿难跋陀】 此云喜贤。玄云:持通教。...谓了悟不生无作之本体,超越生死差别而朗然大觉。天台宗甚为重视,指为止观圆满之语,唐代道邃和尚传授日僧最澄观心...子题:僧尼轨范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普照沙门、道安开士撰出家布萨法,并行于世。但意解不同,心相各别。直得承...简称灵山。因山形似鹫,且山上鹫鸟又多,故名。地点在今天印度比哈尔省王舍城东北约十多公里处。...怀海,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他听说马祖道...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不说他过; 二者,劝化众生令归三宝; 三者,安置一切于菩提...
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他伸手把它捞上来,被蝎子竖起的毒...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禅师在宗镜录中提到的,包括了禅宗的见...
病苦缠身寻出路,亲近弥陀获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法名净忠,是吉林市丰满发电厂的一名在职工人,曾经当过兵...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答:以深信愿念佛。念佛三昧,亦不易得。然须常发此心。所谓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师出家以后,白天修福,晚上念佛。他的修行就是两个重点,修福...
古印度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们开示:当檀越施主恭敬供养时,能够得到五种功德福报...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玄奘译...
二中
【佛光大辞典】
上篇:二戒 | 下篇:二五食 |
(杂语)一见而分铢两之微,言人之机敏也。碧岩第一则垂示曰:举一明三,目机铢两。方语曰:一见即知轻重。...
一法界心
散业
舍心
戒检
莲华部
四种僧物
阿难跋陀
天真独朗
出家布萨法
灵鹫山
怀海(720—814)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

开悟的十个标准

信愿称名退病魔,皈命弥陀获新生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