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戒律之检束也。感通录曰:“俗中常论,以沦陷戒检为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断一烦恼,即断一切之烦恼,这是华严宗依无尽缘起而说之极理。...【青现】 p0804 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青现者:谓此青色,如是眼识所行境界,亦是意识所行境界;故名青现。...【十种散动】 p0108 摄论二卷八页云: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凡二卷。北魏昙靖撰。又称提谓五戒经、提谓经。记述佛陀成道后至鹿野苑,于途中为提谓、波利等五百商贾说人天之五戒...(修法)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于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众生具造十恶五...全一卷。又作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为“无记法”之对称。指善、恶二法。善、恶二法,其相显明,可记别当来之果相,故称有记法。亦即指具有可引异熟果的...【文】 p0391 如文有六种中说。又云:如是六文,总有四相,说名为文。一、所说相。谓名身等,行相为后。二、所为相...(术语)具曰息世讥嫌戒。谓止世人忌嫌之戒律。其事性质上为恶,谓之性重戒。其事之性质,虽不敢为恶,而世人之见,...【遮罗地】 秦言动。大品遮字门,入诸法行不可得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动相。华严唱室者字时,名于一切众生界...(术语)众生之心内,有本觉之真如,薰习于无明,因使妄心厌生死之苦,求涅槃之乐,谓之内薰。佛菩萨之教法及自身之...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大安法师答: 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我国...
如果靠自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第一是东南西北怎么辨别,第二,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说不准...
乾隆辛巳年间,河南省境内黄河决堤,陆地水深一丈多(约为现在3米),民间的村舍房屋有一半被淹没。在陈留县有一户...
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是最为著名的大菩萨。遇到苦难时,观音菩萨可以闻声救苦,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那...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道? 有一次佛问比丘:怎么才叫不放逸修死想?有一个比丘说:...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 各人气质禀性不同,根机深者,自然能恪遵道...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一个念佛人,他不能通达真实的空性智...
戒检
【佛学大辞典】
上篇:戒坛石 | 下篇:戒器 |
【所行具足】 p0739 显扬七卷二页云:所行具足者:谓五处非苾刍所行。何等为五?一、唱令家,二、淫女家,三、...
一断一切断
青现
十种散动
提谓波利经
土砂加持
释三报论
有记法
文
讥嫌戒
遮罗地
内薰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靠自力到极乐世界去,东南西北怎么辨别

人有实德,天必有奇报

圣一老和尚亲见观音菩萨现身说法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