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七遮罪、七遮。略作七逆。乃不顺理行,能障碍受戒之七种重罪。即:(一)出佛身血,(二)杀父,(三)杀母,(四)杀和尚,(五)杀阿阇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杀圣人。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一(大四六·一八四中):“言五逆者,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血。(中略)若大乘中加杀和尚及阿阇黎,以为七逆。”盖以和尚与阿阇梨为授戒师,若曾杀害者,对现前之戒师亦不生殷重心,从而不能得戒,故称遮罪。[梵网经卷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下(法藏)] p10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頞瑟吒迦大仙,二婆莫迦大仙,三婆摩提婆大仙,四摩唎支大仙,五钵利拏摩大仙,六末建提也大仙,七安隐知...谓十法界都是吾人一心所造出来的。...心行之处灭绝,谓不及思虑分别之境地。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中本(大四四·二五二上):“离心缘者,非意言分别故;心行...禅林用语。指不能以相对思虑分别之绝对境界。曹山录(大四七·五三三下):“尊贵堕者,法身法性是尊贵边事,亦须转...指系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善恶业。大乘义章卷七“三界系业义”谓系业有四义:(一)就业体而言,有漏之业体...【瞋恚者相】 p1322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复次瞋恚心者者:此是总句。恶意分别者:谓于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为...(譬喻)驴马负物也,以譬衲僧所负之邪见妄想。碧岩二十一则垂示曰:脱笼头,卸角驮。祖庭事苑二曰:驮徒个切,负重...指如来微尘相海身所依之土。为五土之一。此土万德成就,众宝庄严,且周圆无际。[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参阅“五土...指诸佛、菩萨大慈之光辉。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一上):“慈光遐被施安乐,故佛又号欢喜光。” p5799...指异于一己所奉持之教说,或指致力于心神以外之研习工夫。以佛教而言,指佛教以外之学说、教派,如印度之六师外道、...(杂语)谓疑为知解之律渡也。涅槃疏十三曰:疑是解津,复是惑本。三德指归十八曰:疑是解津者,津谓津济。由疑故得...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一、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 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能变成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
参究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则无妄想,心心清澈则无昏沉。只要分明,妄想不除而自除;只要清澈,昏...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怄气赌气发脾气; 怄气只能气自己, 赌气彼此更对立; 拍桌打...
现代人往往火气很大,因此整个社会总是弥漫著一股暴戾之气,而这种瞋心,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无明火」。 人之所以起...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听到马祖开了大悟,到处说法,有问必答,皆大欢喜。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心中只是半...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涿州范阳县人。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与兄窦禹锡皆以词学著名...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生咒,是汉传佛教寺院《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咒语全文只...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自度,特别是度他,才是更加有价值的行持,但是度他需要有资本...
七逆罪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七真如 | 下篇:七堂伽蓝 |
即生命断绝之意。在佛教中系指人丧失寿、暖、识三者,而身体开始变坏之相;然在医学上则指呼吸、心跳、循环,乃至脑...
六十八大仙
十界唯心
心行处灭
一色无辨处
系业
瞋恚者相
角驮
色相土
慈光
外教
疑是解津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大藏经】教观纲宗

成为一棵大树的五个条件

念念分明无妄想,心心清澈无昏沉
生气真傻

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马祖大师答老友问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