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异于一己所奉持之教说,或指致力于心神以外之研习工夫。以佛教而言,指佛教以外之学说、教派,如印度之六师外道、六派哲学、九十五种外道、一三五种外道等。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所载,北周道安作二教论,以儒、道等九流百家为外教,释氏为内教。此外,以修身、修心之工夫而言,称修心之教为内教,修身之教为外教。据二教论载,身、心聚合时虽为一体,然形、神实有异;因肉身难免死灭,而心神却能持久不亡,故救形之教,称为外;济神之典,号为内。[原人论斥迷执第一] p186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即形质相状。为宇宙间一切色法的本质之一。无论有情生命或器世间,均有其形质相状。楞严经卷三(大一九·一一五...Kuiji 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俗姓尉迟,字洪道,原名基,亦称大乘基。因常住大慈恩寺(即今慈恩寺),世...乃井喻与河喻之并称。二者皆为人身无常之譬喻。(一)井喻,又称白鼠喻,语出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昔时有人...【二十二根三性分别】 p0041 瑜伽五十七卷七页云:问:几善?答:或八、或五、及六少分。问:几不善?答:六少...(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又名施色力经。增一阿含经善聚品之别出也。...(名数)一、善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顺益者。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之善根是也。二、恶性,于现世来世,为自他为...内护和外护。内是指自身内在的心;外是指外在的亲人眷属。...自佛陀以来,至部派佛教、大乘中观、瑜伽派等次第衍出,印度佛教之概况,分述如次: (一)原始佛教:瞿昙佛陀于西元...【有缘生作顺后句】 p0554 瑜伽十卷十二页云:问:若有为缘,皆是生耶?设是生者,皆有为缘耶?答:诸所有生,...(杂名)佛教之经典也。从梵土传来者,故云梵典。...【异生性】 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异生性是不同的生性,如五趣众生,异于圣者的生性。《百法直解》曰︰‘异生...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你的因地的造业有关系了,开始讲...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应当修福,而常静坐参禅,真实修慧,必在...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相互沟通?实际每件事情的发生,如果是五个人,这五个人可能都要反省检点自己。 有时候我...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 首先讲到六道里面有四种众生:第...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球的霸主,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享用地球上的一切。...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碍很多。很多人没有学佛,一切都好,学佛...
外教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外舍 | 下篇:外贪欲 |
(譬喻)法性清净,故以水譬之。法华玄义五曰:登住已去菩萨鹅王,能唼无明乳清法性水。...
色相
窥基(632~682)
井河
二十二根三性分别
食施获五福报经
善恶无记三性
二护
印度佛教
有缘生作顺后句
梵典
异生性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看看你学佛之后是否走对路

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