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雕绘佛像或书写经文时,每下一笔则礼拜三次,以表内心之虔敬。 p7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善业道皆从三善根等起】 p1149 俱舍论十六卷十页云:论曰:诸善业道、所有加行、根本、后起、皆从无贪无瞋无痴善...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己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 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数甚深】 p1334 世亲释十卷三页云:无数量一业者:显数甚深。佛虽无量;而同一业。是故甚深。...(修法)阿弥陀佛之修法。即阿弥陀护摩也。...又作缺本经。为原已译成之经典,历经长年之辗转流传,遂散逸而成缺本者。 历代经录,如南朝梁代僧祐之出三藏记集,...(名数)于中忍位减缘减行之时,每一周,减一行,则三十一周,为三十一之减行。其四种目之减行,摄收于减缘,故少去...(术语)亦曰依主释,依士释。六合释之一。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即士释,亦言依士,士谓主也。立名从主,故言依士,如...(书名)五十卷,明朝一如等集注。...计物轻重之用具。又称权衡。大庄严论经卷十二(大四·三二二下):“尔时(尸毗)大王,不惜身命,即登秤上。”长阿...阿赖耶,梵语 ālaya 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不舍不得。 贾平凹先生写过一篇关于舍得的文章,在他看来,世...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一个词:三观。三观就是一个界定的标准。当我们说某人和某人三观不同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人还有观...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以及死亡所带来的无边恐惧,一直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并为出离...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一位天人,容貌端严,身上所散发的光芒达一里之远,并有十位天...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如三昧,它不断恶也不修善,因为...太虚大师说: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於至善之正当道路。佛化家庭的成员必须依八正道为指导...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间修行,无论是世间的善法还是出世间的善法,都是以人这个本体...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后余在慈云...
一笔三礼
【佛光大辞典】
上篇:一等 | 下篇:一笔勾 |
即梦中所现善恶之相。此处指大方等陀罗尼经(北凉法众译)卷一所说“十二梦王”之梦相。十二梦王又称十二神王、十二...
增上缘
善业道皆从三善根等起
袈裟五德
数甚深
阿弥陀佛法
阙本经
二十四周减行
即士释
大明三藏法数
秤
阿赖耶识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舍得的三种层次

曾以为非,今则为是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