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余有安居、受日等事,例同大僧。十诵,制五众安居,五众受日。四分,三时游行戒,三众亦结罪。故须知之。”(事钞记卷四一·三七·一二)(请参阅‘安居’四二○中、‘受日十八缘’四二八中等条)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难引】 p1443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难引者:老病死等、不能引故。...(术语)Dakṣiṇāgāthā,译言施颂,对于施物祈愿施主之福之伽陀也,旧曰哒嚫是也。寄归传一曰:特欹拏伽陀,是...全一卷。北宋张商英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论广破欧阳修排佛之说,并驳斥韩愈、程伊川等之佛教观,对照儒、道...【地底迦】 此云有愧。涅槃经云: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名数)谓五蕴也。一、坚固妄想,即色阴也。众生之体,因想而生,心因想而起,命因想而传,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名...【眼界与眼识四句分别】 p1001 俱舍论二卷十页云:若有眼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亦眼识耶?若眼识界先不成就,今得成...梵语 srota-āpanna,巴利语 sotāpanna。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无相散动】 p1064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无相散动者:谓此散动,卽以其无为所缘相。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随顺教授】 p1368 瑜伽八十八卷二页云:随顺教授者:谓记说教诫神变所摄。如来随欲记说彼心,由自定意,以三行相...【别境心所起一或多】 p0689 成唯识论五卷二十页云: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随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瑜...(杂语)又作随宜转用。止观私记七曰:随义转用。补忘记中曰:随宜转用。义宜相通。言一法门随义之宜而转用于他也。...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父母亲恭恭敬敬,遵守父母亲的训诲。 汉朝...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解脱生死烦恼,降服其心最为根本。降服其心就是要我们在生活...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当下这一念心。无朽,就是八人里面为首的一个。无朽为一个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没有要求,得过且过,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样的话,人生又怎可能会有成就...我们先要善恶分明,才能开始修行。善恶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恶不分的人是胡涂虫或是烂好人。孔子说的乡愿...
世尊!怎样才能堪称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教:世尊!您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告诫我们:出家比丘都要誓做大丈夫...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后,你的父母、六亲、眷属,无穷无尽,盼望你救度,...
沙弥安居受日法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沙弥大僧持奉行同 | 下篇:沙弥尼出家受戒法 |
佛于成道之后十二年间,说阿含经,世称有相教,因阿含经讲说诸法实有之道。...
难引
特欹拏伽陀
护法论
地底迦
五妄想
眼界与眼识四句分别
须陀洹
无相散动
随顺教授
别境心所起一或多
随义转用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如何看待所谓的「完美」
圣严法师《思善、思恶》

佛陀说做到这四个标准,你就是「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