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缘记释云:“释迦境狭,三世境宽。小教明三世,以六佛为过去,释迦为现在,弥勒为未来;十方现在,教所不论。若归一境,余则无心,故不名归。”(业疏记卷一○·一一·二○)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地名)Lampā,国名,北印度之境。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时绀颜童子,执师衣角悬身而去。时人遥见皆悉唱言:滥波底...(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1602~?)明末曹洞宗僧。陕西泾阳人,俗姓任。号方融。十六岁登五台山谒续灯堂之大材禅师,受沙弥戒,法名如玺。...Kaibaozang 始刻于北宋开宝四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雕版13万块;以《开元释教录》入藏经目为底本,共480...梵语 sphatika。音译颇梨、颇致迦。又作白珠、水晶。增广本草纲目卷八举之,以其晶莹如水,坚硬如玉,故又称水玉。...【摩诃般涅槃那】 此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大经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又称五行十地佛教。为清代仁宗嘉庆(1796~1820)以后之民间宗教。尊奉达摩祖师、无生老母,念诵“无上妙品经”,行...(杂名)禅家保护众僧食料,报有无于典座之僧职也。任之者谓之看粮师。...于所对之境、事未能专一而心念余事。大宝积经卷六十八(大一一·三八六下):“此诸众会无余念,一心瞻仰大瞿昙,唯...(杂语)还俗也。一次落饰出家者,再蓄发为俗人也。...(名数)唯识宗所云:过现未之三世,有三种之别:一、道理三世。又云种子曾当之因果。于现在法上以道理假立之三世也...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问: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大安法师答: 散乱心里面具足信愿念佛,可以往生,这是决定的,也是蕅益大师给我们...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你过去的心态,变成了现在的你;你现在的心态,又变成来生的...准备: 先净手漱口,然后准备开水一杯,不拘凉热。有条件的可于观音菩萨像前敬香以求加持。 仪轨: 1、忏悔: 往昔...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说一个人假设不断杀...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开卷,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们末法的、愚钝的、颠倒的众生作...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朝的大祖师们,在非常灵活、随机应变地接引学人的方法中,有一...
归依一佛即归依三世佛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正论法毗尼白 | 下篇:归依佛即归依法身佛 |
禅林中悬挂于库院前之大板。用斋时打斋板以集众。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大四八·一一二三中):“厨司方鸣斋板,...
滥波
拈花微笑
如玺
开宝藏
水精
摩诃般涅槃那
青莲教
看粮
余念
复饰
三种三世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散乱心念佛是否可以往生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简易大悲咒水制作方法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心」在什么地方呢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