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明末曹洞宗僧。陕西泾阳人,俗姓任。号方融。十六岁登五台山谒续灯堂之大材禅师,受沙弥戒,法名如玺。大材寂后,归乡。后历参博山元来、金粟寺密云圆悟、径山云栖袾宏、雪峤圆信等诸师。二十九岁,朝礼九华山,后由江西往广东曹溪时,途经西昌而掩关三年。三十二岁,于莲社禅林宣讲楞严经、孝衡疏钞。三十三岁,于湖北苏溪讲说孝衡、弥陀等经钞。崇祯九年(1636),参访颛愚观衡,从其学法达十年之久。清顺治八年(1651)隐居匡庐。十七年入摄山,建造觉浪道盛之塔于紫竹林,居于金陵天界寺。十八年,建立普福道场。康熙元年(1662)住金陵弘济寺,时年六十一。其余事迹不详。有方融玺禅师语录三卷、和中峰禅师怀净土诗一卷行世。[五灯全书卷一一八] p237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ratyutpanna-samādhi。定行之一种。又作常行三昧、般舟定、诸佛现前三昧、佛立三昧。在一特定期间(七日至九...一切有为,即是生灭。然能见生者,方能知灭。是故欲知生灭,尤应知生。一切生相,生所生时,不离因缘和合。何法说为...(地名)国名。天竺十六大国之一。【又】(植物)又曰钵怛罗。树名。梵语杂名曰:黄桐波吒罗。最胜王经七曰:蕾香钵...(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三条;中僧伽梨,下...【无所缘】 p1057 俱舍论二卷六页云: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余十色界,及法界摄不相...(术语)献身于佛也。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说行者以身献阿閦等之四佛曰:为欲承事诸如来,舍身奉献阿閦...指密教建立之胎藏界曼荼罗。圆坛,即梵语 mandala(曼荼罗)之意译,故又称四重曼荼罗。中央为八叶院(八叶九尊),...指佛陀说涅槃经时废除以前所制定之部分戒律。如以前比丘许吃三净肉,至涅槃经时则一切禁断之。行事钞卷下二(大四○...凡二十二卷。又称皇宋大中祥符法宝录、祥符录、祥符法宝录。乃北宋杨亿等奉敕编。系录出北宋初至大中祥符四年(101...凡二卷。吴·支谦译。全称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略称阿弥陀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为与鸠摩罗什...(1892~1967)福建长乐人,俗姓陈。字闻照。二十七岁于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依本忠法师剃度,同年于福州鼓山受具足戒...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好好地到寺院来...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们某种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就思惟这十二光如来的一种功德,马上...【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此不可要求对方完美,以有缘才来相聚,...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分、是佛缘,结缘三宝、结缘洗心寺,因缘殊胜,在此我给大家讲...
如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如语 | 下篇:如宝 |
(术语)天台宗之语。彼宗立四教,四教各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藏通二教。因中虽有教行证人之四,然至于果,则唯教之一...
般舟三昧
因缘(二)
波吒罗
九品大衣
无所缘
献身
四重圆坛
废前教
大中祥符法宝录
过度人道经
宝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