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机请用浏览器访问:http://w.fodian.cc
词典首页
随机推荐
佛教故事
法师大德
佛教经文
佛教知识
全部文章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阿弥陀佛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尼八事成重戒犯缘
【南山律学词典】
亦名:八事成重戒犯缘
资持记释云:“列缘第四,此戒必须八事满足方犯,忏则不成。”(事钞记卷四二·一五·一六)
上篇:
尼八事成重戒犯相
下篇:
尼八事成重戒缘起
分享到手机
网站邮箱
手机客户端
四加行
大乘修道的过程,在三贤和十圣(即十地)的中间,尚须经过四加行,作为晋入初地的准备。所谓四加行,即修四寻思观,...
贪心所
【贪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贪是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的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
起灭
(术语)事物之生与灭也。因缘和合则生起,因缘离散则灭谢。维摩经问疾品曰: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但法...
歌利
【歌利】 或名迦利,或名迦蓝浮。此云恶世,又云恶生,又云无道。西域记云:羯利王,唐言斗诤。旧云歌利,讹也...
婆里卑
(杂语)译曰力士,戒坛图经曰:婆里卑,梁言力士。名义集二曰:婆里卑,梁云力士,又梵云末罗(Malla),此云力。...
凡小
(术语)凡夫与小乘人也。又凡夫即小人,故曰凡小。观经玄义分曰:凡小之论,乃加信受。教行信证行卷曰:欲令凡小增...
娑罗华
(一)娑罗,梵语 ?āla。娑罗树之花。其色淡黄,属山茶花科。其果实可供食用。 (二)葬仪时,龛前所供之白纸花。释尊...
影坚
(人名)频婆娑罗王之译名。西域记八曰:频毗婆罗,唐言影坚,旧曰频婆娑罗讹也。...
三十七道品
道品,为梵语 bodhi-pāksika 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
四不可得
(名数)一常少不可得,二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得。见四不可得经。...
修行道地经
梵名 Yoga-cārya-bhūmi-sūtra。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 Sajgharaksa)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
戒师有和无差教师有差无和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戒师白和,教师则无者?’答:‘互有无也,终是僧义。以辄问难,众情难忍,故前白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样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乱讲话,不能不正眼看人,说话的语...
极忙之人的修行法门
【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因缘不成熟,佛陀都不能让他改变,不要...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此不可要求对方完美,以有缘才来相聚,...
梦境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的意义
佛陀很少给人析梦。析梦就是解梦,对所梦之境的分析。梦有没有根据,对现实有没有某种隐喻意义?凡人有漏有烦恼,故...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分、是佛缘,结缘三宝、结缘洗心寺,因缘殊胜,在此我给大家讲...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导师,引导人到菩提正道的就叫导师。因为我们众生都是无...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放生就是培养慈悲心。按照佛教经典原本的解释,慈和悲是分别从...
词典首页
南山律学词典
大藏经
更多文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界法师】妄谈自己证果及神通感应的严重过失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忏悔法门
金刚经
工作事业
忍辱法门
因缘
戒杀放生
施食法门
超度意义
业力
禅修法门
观音菩萨
看破放下
消除业障
出家
临终关怀
拜佛
获得财富
人生感悟
学佛
健康素食
大安法师
如瑞法师
弘一大师
省庵大师
界诠法师
妙莲老和尚
圣严法师
其他法师
憨山大师
六祖慧能
净慧法师
绍云老和尚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智者大师
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