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又问:‘称于佛、法,不称僧者,乃至互少得成归不?’答:‘不成受也。’‘若尔,五分何为有一语二语,岂非渐耶?’答:‘此是教法初兴,制后不得。乍得重受,更增法故。’善见云,若师教言‘佛’,弟子不正而言‘弗’者,成受三归;若俱‘弗’则不成受。若师教言‘佛’,弟子答言‘尔’,或不出声,或语不具,皆不成归。或言音不同,如伧吴两俗不相解者;应教其义,如是不杀,弟子答言解而能持,亦得受戒。多[论]问:‘得从三师各受一归不?’答:‘不得。’” 济缘记释云:“次科,五分有一语、二语受具,故引为难。答中,初兴后废,故后不得。乍得犹言宁可,谓宁可从后重增,不宜从初减少也。……。弟子言‘弗’,师正资谬,故得成受;若俱‘弗’者,师资俱谬,故受不成。”(业疏记卷一○·一七·一二)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梵名 Indra?ailaguhā。又作帝释窟、帝释岩、因陀罗势罗窭诃、因陀罗世罗求呵、因沙旧、天帝石室、石室精舍。位于中...(一)定心与散心。又称定散二心。定,即禅定,指止息妄念杂虑,令心住于一境;散,指心恒驰攀缘六尘之境且暂住之。故...(杂名)僧衣也以木兰色等之坏色染衣故也。名义集七曰:大论云:释子受禁戒是其性,剃发割截染衣是其相。...(名数)佛对比丘制无益之世论,使论十事之功德:一精勤,二少欲知足,三有勇猛心,四多闻能与人说法,五无畏无恐,...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又作阿兰若法菩提场。即指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为释尊成道之处。略称寂灭场、寂场。此菩提...(地名)国名。在北印度。都城傍有大伽蓝,僧徒数百,并学大乘。昔最胜子论师于此作瑜伽师地论释。又为贤爱论师,德...(术语)为第四点之阿 。以此为五转中第四,第四转入涅槃之种子故也。...【四种观察尸罗】 p045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有四种观察尸罗。一、由共住,信知是有。二、于厄难,信知坚牢。三...【那落迦中有几不善业道】 p0698 俱舍论十七卷六页云:论曰:且于不善十业道中,那落迦中,三通二种。为粗恶语...布怛那,梵名 Pūtanā。又作富多那鬼、富单那鬼、布单那鬼、布单囊鬼、补呾[木*奈]鬼、富楼多那鬼、富陀那鬼。意译...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逼婚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的时代下为了生...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时的...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精勤于道业,因此告诉阿难:懈怠是一切行为中最令人受累的恶习...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当然是心。你嘴巴那句佛号是心...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者应经常向社会及贫苦者布施。布施的基本原则是: (1)不自苦...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则愈是危险。 追求权势地位,高处不胜寒,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三归成受与否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三归忏悔法 | 下篇:三归有五种 |
【自性增益】 p0598 瑜伽八十卷三页云:何等名为自性增益?谓差别增益为所依止,由诸愚夫遍计所执所有言说自性...
因陀罗窟
定散
染衣
十功德论
俱舍论颂释疏
寂灭道场
钵伐多
种子
四种观察尸罗
那落迦中有几不善业道
布怛那鬼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四谛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