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地名)观音之住处,宝陀洛迦山Potalaka也。又作补陀洛迦,布呾洛迦补陀洛。祖英集曰:宝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冷...(术语)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声闻相应作意修】 p1394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身受”之相对词。二受之一。即经由六识中之第六识,而感受到精神或内部之喜悦、忧苦等。(参阅“二受”200、“感...【波斯匿】 或名不黎先尼,此云和悦。西域记云:正名钵逻斯那恃多,唐言胜军。仁王经云: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杂语)妖怪之眼睛。以譬非正见。碧严第五则着语曰:山僧从来不弄鬼眼。...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进修无上修道】 p1189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页云:为欲无余永断有顶所系烦恼,故复勤修纯无漏道。所谓修习无上觉支...【无间道】 p1057 瑜伽八十卷十五页云:无间道者:谓正断惑。 二解 杂集论九卷十一页云:无间道者:谓由此道无间,...【受有三种寂静】 p0731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又彼诸受,应知略有三种寂静。一、由依止上定地故;下地诸受,...(杂语)精良明白也,谓心意之清洁。无量寿经下曰:精明求愿。...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谦逊和亲力亲为的刚强,从小资的...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 一、知心 如...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
佛教不是宿命论,它告诉人们人生是苦,是困难,是要人们积极地去面对它。 苦并不能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才...
过去有一个妇人,常常很自信地说:我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一天,妇人的儿子想要测试母亲所言是否真实,便悄悄将母亲的...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和满足的神情面对盘中餐:那不过是最普通的萝卜和白菜,他用筷...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分别心有十种分别。复次,总摄一切分别...
那落迦中有几不善业道
【法相辞典】
【那落迦中有几不善业道】 p0698 俱舍论十七卷六页云:论曰:且于不善十业道中,那落迦中,三通二种。为粗恶语杂秽语瞋,三种皆通现行成就。由相骂故,有粗恶语。由悲叫故,有杂秽语。身心粗强,顶悷不调。由互相憎,故有瞋恚。贪及邪见,成而不行。无可爱境故。现见业果故,业尽死故;无杀业道。无摄财物、及女人故;无不与取、及欲邪行。以无用故,无虚诳语。即由此故,及常离故,无离间语。
上篇:那落迦中无有段食 | 下篇:赤遍处 |
(人名)Bhadraśri,又作跋捺罗室利,贤首菩萨之梵名。华严探玄记四曰:跋陀罗,此云贤。室利,此云吉祥,或云德,...
宝陀岩
白毫
声闻相应作意修
心受
波斯匿
鬼眼睛
空际
进修无上修道
无间道
受有三种寂静
精明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念佛如何对治妄想

执著于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无」

从不遗失物品的妇人
痛苦不是我们的全部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